精准发力摘“穷帽”——张家口阳原县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纪实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2015-12-25 14:12:06  责任编辑:见习编辑郑晓娟

    隆冬时节,走进阳原。设施大棚内,一行行绿油油的蔬菜让人眼前发亮;村文化活动室内,村民吹拉弹唱自得其乐……这样的幸福图景诠释着阳原县扶贫攻坚取得的新成果。

    阳原县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不断探索新观念、新机制、新模式,挖掘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特别是从12月1日开始,这县安排111个农村工作队深入帮扶村开展工作,拉开了新一轮扶贫攻坚的“推进战”。

    精准识别

    不让一名贫困群众掉队

    扶贫工作要找准发力点推进,绝非易事。面对现实困难,阳原县不等不靠,把“扶持谁”作为突破口,对全县163个贫困村全面展开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严格按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的原则,理清搞准“四个一批”对象和需求,掌握致贫原因,不让一名贫困群众“脱管”。

    扶持对象明确了,“病根”找到了,阳原县委、县政府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逐户制定脱贫任务书,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队员全覆盖,帮扶干部和贫困村合理匹配,并严格实行项目监管和绩效考核制度,对照项目的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逐环节检查督导,确保扶贫工作按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同时,他们把部门对扶贫工作的贡献率作为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拉练式”“晾晒式”考核,取得积极效果。

    重在施策

    变“点”式推进为“链”状开发

    扶持一家一户脱贫致富,只是扶贫工作“点”上的胜利,做强做大一个产业,则能够形成一个“链”条,辐射带动更多的贫困家庭走上致富路。

    阳原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举措,大力培植、扶持、壮大本地特色产业。他们重点围绕产业集中度,着力发展壮大毛皮加工、杏扁、杂粮杂豆三个覆盖人口最多、传统优势最突出的产业,力求做大做优做强,在有条件、有基础、有优势的地方建设了特色养殖、葡萄、设施蔬菜三个农业特色精品园区。同时,阳原累计发放缝皮机7673台,涉及49个村,扶持2.47万贫困人口从事毛皮加工;采取项目资金扶、技术人员包、一村一村推的方式,大力实施杏扁改造提升工程,现已覆盖全县193个村,涉及贫困人口6万人;依托小杂粮常年种植面积达30万亩的优势,重点打造“三个万亩基地”,覆盖105个村的3.7万贫困人口。

    在此基础上,阳原在30个村建设了特色养殖园区;围绕标准化生产,重点规划建设了涉及19个村的“两个万亩片区”;采取政府扶持、园区孵化、逐步推开的办法,重点规划建设涉及80个村的四个蔬菜基地,产业扶贫全面展开。

    创新机制

    激发扶贫攻坚活力

    为解决贫困村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阳原县积极探索推广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抓“小关经验”的拓展推广、中心村带动、园区带动、三荒开发、农业园区的利益联结、能人带动等模式,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为每个贫困村和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

    在特色村建设上,他们选择体现旅游、毛皮、种养、生态、考古、民俗等特色的一批村庄,采取成功一批,轮换一批的办法,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打造,作为全县的示范引领,目前,全县已建成特色中心村40个。

    对开发式(农业公司+农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科研院所)和创业式(农业联户+农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两种经营模式的园区,阳原给予了项目、财政、信贷三方面扶持,强化农业园区与农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让更多的扶贫对象实现了就近务工赚“薪金”、流转土地收“租金”、合作入股领“红金”。

    此外,通过政府资金奖补和项目资金扶持,他们还着力激发撬动社会资本向荒山荒坡荒滩造林绿化投入,阳原也先后涌现出玉屏山万亩林苗一体化示范园区等11家荒山造林企业。近两年来,全县新增造林面积4万亩,其中社会资金投入1.6亿元,完成造林2.04万亩,占总面积的50.9%。 (通讯员田建辉、王彦、王磊)

相关新闻

张家口阳泉县供电公司为“光伏”提供供电保障

2015-12-08 15:25:03

由河北聚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阳原县浮图讲光伏发电场一期项目建设规模50兆瓦, 年发电量6905万千瓦时。阳原县供电公司积极跟进项目建设,提前完成厂用电源的准备工作,为新能源光伏发电提供强有力的供电保障。

张家口阳泉县父子因买车补贴被骗3万元

2015-11-17 15:29:05

日前,一对唐姓父子走进中国农业银行阳原昌盛街分理处,将一面绣着“为顾客着想,让顾客满意”字样的锦旗送到了营业厅引导员闫宽的手中。

张家口万全县孔家庄镇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党建工作

2015-12-24 14:27:09

今年以来,万全县孔家庄镇积极探索创新,借助互联网助推党建工作,通过利用社交软件和网络媒体搭建起党员干部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将全镇党员干部和在外创业流动党员紧紧“拴”在一起,不论党员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接受教育、了解家乡动态,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截至目前,全镇登记注册党建手机报用户1000余人,关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500多人。

相关搜索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