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身影渐远的笼屉匠(组图)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2014-10-23 09:56:47  责任编辑:丁璨

对自己制作的笼屉张进喜很得意。

    66岁的张进喜总是一大早便来到胡同里的兴隆笼屉厂。这里叫“厂”,倒不如说是个手工作坊。现在的笼屉厂是一名老笼屉匠的儿子开办的,冷清的3间老房子里杂乱地堆放着制作笼屉的原材料,远没了当年有着上百号人的笼箩社那样的风光。眼下,兴隆笼屉厂只剩下老张一个匠人,对于已经后继无人,手艺面临失传窘境的笼屉行当来说,这番光景倒是很相符。

    一个人的笼屉厂

    10月15日清晨,老张和往常一样走进桥西区明德南路62号一处老房子。里面2间不见光的平房是仓库,最外间房是老张的工作间,约10平米的地方堆满了原材料,只让出了一条过道。由于雇主在工作间的屋顶安装了几扇天窗,有太阳的时候屋内总是亮堂堂的。

    老张围上围裙,坐在南墙根儿下一张长条桌旁。除了制作笼屉的木框需要到门口的电锯旁去切,其他工序基本用不着挪窝儿。所以老张把原材料、工具都放在了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外人看了感觉没有下脚的地方,可老张已经习以为常,娴熟地干着自己的活儿。

    一些上岁数的人经常光顾笼屉厂。他们带上自己的锅,来这里订做笼屉。每每遇到散客,老张总是放下成批的活儿,先紧着他们。量锅口,是制作笼屉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笼屉扣在锅上,讲究的是严丝合缝,有一点偏差都会让老张白忙一场。而“严丝合缝”还要顾忌原料的尺寸,因为购进的每一批木条都薄厚不一,如果木条尺寸厚了,量锅口的时候就要少算些。像这样的经验只有老张自己知道。老伴总说他嘴笨,“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其实也不能全怪老张,因为8年来他没带过徒弟,用不着费口舌。

    在老张头顶的墙上,挂着六七十个大小不一的圆形木框。这些圆形木框就像远古人结绳记事一样,保留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经常用到的笼屉直径最大的1.2米,而最小的只有0.16米。这些圆形木框对于各种型号的笼屉来说,都是经过反复实践后最标准的“尺子”。按“尺子”做出的笼屉不但能保证大小一致,紧紧扣在一起,还能做到与锅“严丝合缝”,很适合批量生产。而散户订做的笼屉,由于锅口不一,在手艺上对匠人的要求则更高。有时老张开玩笑说,“这些散户找后账的少了,才说明你的活儿被顾客认可了。”制作笼屉需要下压条、卡竹片、捆绳等10来道工序。虽然外人看老张做活儿非常娴熟,但平均做出一个笼屉也要半个多小时。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