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名城美丽宣化

2016-06-06 15:20:13 来源:张家口日报 责任编辑:张云
千载难逢的京张携手承办冬奥会等“三大机遇”齐聚张家口。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作出撤销原宣化区、宣化县,设立新宣化区的英明决策,使我区又拥有了行政区划调整这一特有机遇。“四大机遇”相互叠加、相互作用,必将对宣化区的发展产生巨大张力和超强动能。

    千载难逢的京张携手承办冬奥会等“三大机遇”齐聚张家口。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作出撤销原宣化区、宣化县,设立新宣化区的英明决策,使我区又拥有了行政区划调整这一特有机遇。“四大机遇”相互叠加、相互作用,必将对宣化区的发展产生巨大张力和超强动能。面对中央和省市的特殊关爱,面对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机遇,面对发展要素多重汇聚、优势资源几何式倍增的全新格局,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们将从五个不同的思维向度,在新常态下品读深耕宣化、激活厚植宣化、精准启航宣化。

    一部历久弥新的史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全区上下必须读通、读懂、读透宣化的历史,在深刻了解过去中,科学把握现在、正确谋划未来。

    宣化是一座千年古城。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有1269年的建城史,1131年的建县史,在历史上是燕北地区的政治活动中心,多为州、府、郡、县的治所,有着京西第一府的美誉,历史积淀厚重。

    宣化是一座文化名城。 无论是 “宣扬朝廷德政,感化黎民百姓”的深远寓意,还是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等13处国保文物、 直隶省立第十六中学礼堂等8处省保文物的文化遗存; 无论是古城文化、农耕文化、商贸文化、边塞文化、军旅文化、工业文化等历史文脉的培育衍生,还是千年古城、千年葡萄、百年工业、百年教育等特有文化品牌的孕育积淀,都在诉说着宣化曾经的辉煌与荣光。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宣化文化得到更全面、更深入、更持久地传承和发扬,有利于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绿色发展硬支撑。

    宣化是一座军事要城。 险要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交通干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曾被乾隆皇帝誉为“神京屏翰”。北方部族南下入侵,大多都要经过宣化,事实上就是保卫北京的最后防线,也是最关键的屏障。 在明代长城“九边”军事防御体系中,宣府镇驻防级别最高、驻军最多,鼎盛时高达5.6万人,有“九边冲要数宣府”之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军城”。

    历经55年分治的宣化区县实现同治,我们决不会也决不能躺在先辈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无所作为,将从宣化历史中汲取先人遗泽,获得知识和灵感,理性传承,辩证发扬,创新发展。

    一座资源富集的宝藏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宣化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既解决了原宣化县有县无城的难题,又破解了原宣化区发展空间不足的瓶颈,为新宣化的崛起腾飞、重铸辉煌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区位交通得天独厚。新宣化交通四通八达、连接南北,与坝下县区全部接壤,处于全市中心腹地。境内有5条高速、6条铁路、2条国道,特别是境内京藏、张石、京新三条高速互联互通,构成城市高速大外环,自然形成了城市发展“黄金岛”,成为京张经济走廊、生态走廊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城市,彰显出巨大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质。

    发展要素富集丰厚。新宣化产业门类齐全、发展基础扎实,不仅有钢铁、矿业、煤电、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而且有现代物流、高新技术、生物医药、循环化工、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既有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基础完备的“七大”产业园区,又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技术工人队伍。基础好、底子厚,潜力大、后劲足。

    人文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宣化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一级战斗英雄”何金海、全国“双百”人物马万水,都是宣化这片热土上的红色记忆。新宣化区的设立,必将使67万宣化人蕴含的巨大智慧和力量得到全面释放和充分展示,必将使包容开放、重信尚德、勤劳淳厚、自强向上的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和升华,必将使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锻造和锤炼,必将使忠诚担当、敬业奉献的传统作风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必将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忱和激情得到全面迸发。

    一艘乘风破浪的航母

    在深入挖掘比较优势的同时,我们对宣化区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和困难挑战,作了充分研判,有了清醒认知。我们将不断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紧迫意识,全面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将优势发挥到极致,让宣化这艘航母乘风破浪、启程远航。

    整装待发破浪领航。打破原有的惯性思维,摆脱固有的路径依赖,坚持问题导向,入企业进社区到农村,大范围开展走访调研和交流研讨,最大限度统一思想、广泛凝聚发展共识。在全区范围内及时组织开展“宣化启航共谋发展,我为宣化发展献一策”主题研讨活动,全区65名处级领导以上率下带头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作出了目前仍存在经济发展形势严峻、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老城区功能混杂、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四大挑战”的基本判断。一致认为,必须抓好老工业区转型升级核心课题、城市功能疏解紧迫任务、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关键举措“三件大事”。

    校准方向精准启航。 经精心筹备,今年3月底4月初,区第九次党代会,区委九届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区人大、政协“两会”等系列会议集中召开,汇聚了全区上下的智慧,确定了大力培育大物流、大旅游、大健康和新能源、新技术、高端制造“三大两新一高”主导产业,着力构建“一轴三城七区多组团”的城乡发展格局,叫响“京西第一府、千年葡萄城、上谷战国红”文化品牌,提出了“保护古城、疏解老城、建设新城”的新理念,确立了“全力打造经济强区、文化名城、美丽宣化”的总体思路,最大限度地统一了思想和行动,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发展路径。

    蓄势发力扬帆远航。行政区划调整后,面对经济下行严峻形势,坚持区划调整与加快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围绕项目建设等“十大”重点工程,成立了10个指挥部、32个分指挥部,整合力量,分口负责,一线推进。经过努力,财政收入和项目建设均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华凌建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成为全省第二家、全市第一家从石交所成功转板的企业。北汽福田产业转移一期项目新产品如期成功下线。“实干兴宣”热潮迅速掀起。

    一曲和谐优美的乐章

    我们将继续保持和发扬好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每一个音符的正向作用,全区上下精诚团结、通力协作,让宣化这曲充满希望的发展乐章更加悦耳动听。

    同声同韵同频共振。始终把团结放到第一位去思考去部署,消除一切不利于团结的杂音,在合作中加深了解,在共事中增进团结。特别是用“诚实待人、关心他人、支持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善待自己”的辩证思维,引导全区上下正确处理好同志间的关系,做到容人、容事、容言,确保在成绩面前不争功,在困难面前不推诿,带动和促进全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党内党外的团结和谐。

    齐心齐力齐步共进。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像珍惜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政治环境,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涉及全局性的大事、要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讨论决定,决不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营造人心思齐、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良好政治生态。

    合心合神合弹共奏。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一项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民生大工程,同心相连、同脉相承的宣化人民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区划调整后的宣化,天时、地利、人和,蕴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全区上下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得到最大限度凝聚。 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团结一心、协同发展的共进意识,全力以赴让量的叠加发挥出1+1>2的倍增效应, 实现宣化发展质的飞跃。

    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无论是在战火纷争的峥嵘岁月,还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全新时代,宣化始终记录着时代变迁的鲜活印记。既展示着固若金汤的京师锁钥,又书写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崭新篇章;既有全国黄金万两县的盛誉,又有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荣耀。面对跨越赶超、绿色崛起的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始终站在亲历历史、见证历史、书写历史的高度,自觉强化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切实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为宣化这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增光添彩。

    “三大载体”硬化作风。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机关作风整顿、“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为载体,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作为行政区划调整后各项工作开展的根本前提, 着力提高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做好实际工作的能力,解决“不能为”的问题;着力增强党性观念,做“四讲四有”合格共产党员,尽心尽力抓好工作,夙兴夜寐推动发展,全心全意造福群众,解决“不想为”的问题;着力强化担当精神,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解决“不敢为”的问题。 严格实施督查问责,切实把不良风气扭过来,把清风正气树起来,在全区上下形成心无旁骛干事业、驰而不息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五个一线”锤炼队伍。严格按照20字好干部标准和“五个重用、五个不用、五个调整”要求,注重选拔“园区一线有本事、招商一线有办法、项目一线有贡献、稳定一线靠得住、城建一线有实绩”的“五个一线”优秀干部,切实把那些最能干事、最会干事、拿得起硬活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真正通过选贤任能、树好标杆,引导全区党员干部把心思用在真抓实干上、把本领聚在干事创业上、把政绩落在造福群众上。在确保干部队伍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推行干部轮岗机制,加大科级领导干部多岗位交流锻炼力度,不断激发工作干劲和活力。

    “最后一公里”倾心民生。主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入手,着眼于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环境等领域,深入谋划实施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心项目, 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工程,推出一些便民措施,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年内,集中精力打造沟通洋河两岸的连心桥、景观桥,修好城市“大外环”,抓好环境“大整治”,高标准谋划建设新的市民服务“大中心”,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感受到新宣化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新气象。

    (宣化区委书记 张聪)

相关新闻

宣化区为张宣大道植绿添彩

2016-06-02 15:56:15

张宣大道是中心城区和宣化区对外的窗口。为做好张宣大道上的绿廊绿道补植工作,日前,宣化区绿化处对张宣大道沙岭子电厂至沙地房段路段实施了绿化补植工作,共栽植油松515株、白皮松123株、沙地柏7100株、桧柏412株。

宣化区留守儿童“关爱基地”过“六一”

2016-06-03 16:19:06

宣化区江家屯乡古树营村60多名留守儿童在村“留守儿童关爱基地”一起读书、游戏,欢度“六一”儿童节。

妙笔生花“绘”美景 三问宣化区如何建设美丽乡村

2016-05-30 10:14:19

日前,宣化区38个村采取精品示范、综合整治、文化旅游开发、中心村建设四种模式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民居改造、安全饮水、街道硬化等十二个专项行动,全面提速全区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为农村全面发展、现代农业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

宣化区举办“新宣化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讨会

2016-05-25 14:28:15

日前,“新宣化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讨会在宣化区举行,20余名来自京津晋冀的老领导、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商新宣化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大计,为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名城、美丽宣化”献计出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