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河北日报张家口专辑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张家口贡献|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思周这样说

2023-05-30 08:18:3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以实施百亿级食品加工产业园工程、百家现代示范农场创建工程、百万亩设施农业发展工程为载体

张家口做大做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近日,在塞北管理区的农业产业基地内,工作人员正操作专用机械播种胡萝卜。河北日报通讯员武殿森摄

5月22日,在张家口市万全区北沙城乡德胜堡村和周家河村大片的鲜食玉米种植基地上,一边是一茬茬高矮不一绿油油的小苗,另一边是最后一批种子才刚刚播种。传统种植按时令节气的播种模式,在这里变为按订单企业的加工计划来实施播种。从种到收,经过3个月的生长,这里产的鲜玉米经加工后,将走上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消费者的餐桌。

“如何在利用自然资源禀赋方面扬长避短,是我们发展特色农业的突破口。”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思周表示,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立足“三农”工作职责任务,抓好贯彻落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迈出新步伐。

·培育六大农业特色产业

“从传统种植业的视角看,张家口地区自然资源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土地瘠薄,干旱少雨,一年只能种一季,这些都是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但同时又有光照充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这样独特的气候条件。”王思周说。

近年来,张家口市依托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着力发展起杂粮油料、马铃薯、蔬菜、中药材、葡萄、食用菌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打造产业集群,全面推动全市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沽源县平定堡镇元宝山村,博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樱桃进入成熟期,工人正在分拣刚采摘的樱桃。河北日报记者李东宇摄

据统计,去年全市优质杂粮种植面积为275万亩,其中,莜麦种植面积居全省首位,良种繁育面积4万亩,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莜麦育繁种基地;鲜食玉米种植已成为全国五大生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达到13.4万亩,逐步发展成集种子研发、有机种植、仓储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整体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张杂谷”育种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制种面积1.11万亩,位列全国第一,种植面积34.4万亩、产量9.8万吨,均居全省第一。

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鲜薯产量233万吨,均居全省首位。脱毒种薯原种繁育面积达10万亩,育繁种水平和能力均居全国前列。全市蔬菜产业种植面积126万亩,预计总产量约52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全市优质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13.8万亩,总产量达到18万吨,种植规模及产量均居全省第一。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7万亩,增速位于全省前列。食用菌栽培面积发展到0.6万亩,产量增加1万吨。

“去年,张家口市全市耕地播种面积1000多万亩,其中种植玉米285万亩,其余均为杂粮、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农作物。”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吴志勋介绍,农业特色产业在农业产业中的占比已经远远超过主要粮食作物,逐渐成为该市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全市有马铃薯加工类企业13家,年消耗马铃薯原料70万吨。马铃薯全粉产能3万吨,薯条产能25万吨,淀粉产能3.5万吨。已与国内外多个地区建立种薯、商品薯和马铃薯加工产品的供销关系,建成稳定的销售网络。”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产业融合科科长程小红介绍,目前,该市的马铃薯产业已形成涵盖新品种选育、种薯繁育、商品薯生产、马铃薯加工开发等全产业链条。

近年来,该市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产业已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并逐步形成蔬菜、马铃薯、鲜食玉米、张杂谷、藜麦、燕麦等多个产业集群,且部分产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雪川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冷冻薯条23万吨,产能在全亚洲排第一;张家口弘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年产全粉2万吨,销售额2.8亿元,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鲜食玉米良种已远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销售量占全国市场的6%。

·实施“三百”工程提质增效

王思周告诉笔者,今年该市将以实施百亿级食品加工产业园工程、百家现代示范农场创建工程、百万亩设施农业发展工程为载体,谋划建设食品加工、设施种植、三产融合等9大类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率、亩产效益增长率、农产品加工率、规范化土地流转率等提升,进一步做大做强杂粮、马铃薯、葡萄等优势产业集群。

近日,张北县德胜村村民徐海忠和妻子在自家的马铃薯种薯大棚内种植微型薯。河北日报记者李东宇摄

建设百亿级食品加工产业园工程。重点在涿鹿县建设1个市级食品加工产业园,其他县区结合实际分别整合打造1个县级食品加工产业园,形成“1+N”食品加工产业园布局,察北马铃薯、怀来葡萄酒等产值超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达到8个。围绕该项工程的建设,今年该市明确各县区建设要点与重点发展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已累计招商签约农产品加工项目42个,引资额96.2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6.85亿元。

建设百家现代示范农场创建工程。突出“四个农业”、三产融合、规模经营、联农带农、壮大集体经济五方面示范作用,按照经营土地集中连片面积不少于200亩、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占总收入50%以上的基本条件,选树培育100家现代示范农场。目前,该市已制定印发《张家口市推进百家现代示范农场建设的实施方案》《百家示范农场评选细则》,评选出30家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现代示范农场创建单位,完成年度任务的30%。

建设百万亩设施农业发展工程。按照“二环三区四带”发展布局,启动百万亩设施农业发展计划,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万亩,打造百亩以上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园区50个,加快建设服务京津北方冷凉地区夏秋季重要蔬果供应基地。截至目前,全市设施农业建设达到15.41万亩,新建5.18万亩,完成全年建设任务的53%。(河北日报记者李艳红 通讯员韩鹏飞)

努力交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答卷

——访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思周

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思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河北日报记者王雪威摄

日前,河北日报记者就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对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思周进行了专访。

记者: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使命重大,请您谈一下,张家口今年“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

王思周:今年,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围绕“369”的工作思路来开展,即围绕“3”个目标: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目标,聚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中心任务,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握“6”个关键:兜牢粮食安全和坚决防止整村整乡返贫两条底线,实施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战略,突出项目建设、优化农业农村营商环境两项重点;抓实“9”个根本任务: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工作,实施百亿级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百家现代示范农场创建、百万亩设施农业发展“三百”工程,以及守住安全生产等三条底线。持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提供有力支撑,为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描绘“三农”发展新画卷,今年张家口农业农村部门将重点在哪些方面发力?

王思周:第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决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压实责任,全面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巩固提升大豆和油料作物产能。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扩面提效行动,加强大豆良种调剂调配,推动技术模式成熟化、本地化。统筹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力推进蔬菜单品规模化,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大棚果菜,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实施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基本农田“非粮化”,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高度关注盐碱地的综合治理利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切实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第二,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推进绿色农牧产业由要素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变。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积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以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区和示范园区为载体,打造设施农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数据资源梳理,积极对接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第三,着力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聚焦做大做强优质杂粮、马铃薯、精品蔬菜等10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百亿级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百万亩设施农业发展、百家现代示范农场创建“三百”工程为载体,推进种养基地扩面增能、提档升级。实施农业投资项目提升年行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品牌打造提升行动,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

第四,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分区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创建和美乡村示范区。按照分级创建、梯次推进、动态升级格局,创建1个省级示范区,培育2个市级示范区,布局建设90个以上美丽乡村。统筹推进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第五,持续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稳妥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突出抓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基础工作和制度探索,健全完善宅基地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功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建立健全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运行的相关配套制度等。(河北日报记者王雪威、李艳红)

责任编辑:郭薇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