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区县动态

相约冬奥·新春走基层 | “脱贫果”登上冬奥会餐桌!河北省尚义县“隋珠”草莓特供冬奥会,记者探访生产基地

2022-02-12 17:01:37 来源:​ 河青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我们这里的草莓是国内唯一一家特供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2月9日上午,在众多媒体记者面前,张家口市尚义县红土梁镇草莓园的负责人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一再邀请在场的记者走进草莓大棚品尝。

这里的草莓味道如何,为什么它能成为北京冬奥会特供食品,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吃下半个小时仍唇齿留香

种植出“冬奥草莓”的草莓园位于尚义县红土梁镇。从张家口市出发,车程一个多小时,寒冬时节,道路两侧田野里的积雪还未融化,走进草莓园,这里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山岭间,几十个大棚整齐排列,颇为壮观。走进其中一个草莓大棚,绿意盎然,油绿茂盛的秧苗里点缀着一颗颗色泽饱满、红艳动人的草莓,香气扑鼻。记者随手摘下一颗草莓,品尝入口,一股香甜瞬间泌人心脾,“太香了!”同行的数十名记者不约而同地发出感叹。

“吃了红土梁的草莓,其他地方的草莓你就再也不想吃了。只要你中间不吃其他东西,这里的草莓吃下去半个小时唇齿留香,没有其他邪味。”草莓园承租管理方,北京万德园农业科技发展邮箱公司负责人李伟斌笑着跟大家说:“这是我们花了几年的时间培育出来的品种,再加上当地特殊的地域条件才能种出这么好吃的草莓。”

为什么这里的草莓口感这么好,李伟斌向大家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一,是这里的地域条件。尚义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北纬41°,这正处于草莓栽培最佳区域范围内,这里属于高寒半干旱地区,最高气温不超过24℃,恰好草莓果实发育期适宜温度为18~23℃。再加上尚义县海拔1200米左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15-120天。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为草莓的错季栽培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是我们的栽培方法。这里的草莓‘喝’的是山泉水,种植的肥料用的是由羊粪、胡麻饼、豆糟等配置成的营养肥。这两种条件,才有了这么好吃的草莓。”李伟斌说。

李伟斌摘下一颗草莓向记者介绍,这里的草莓不但口感好,个头也特别大,一级果有五六十克重,“这样的草莓在尚义当地卖150元一斤,到了北京市场上能卖到200元一斤。”

“冬奥草莓”其实是一种“脱贫果”

“特供北京冬奥会的草莓品种名叫‘隋珠’,在这里一共有10个‘隋珠’大棚。”尚义县红土梁镇镇长张彪向记者介绍说,这些草莓大棚是帮助红土梁镇脱贫的关键。

几年前,尚义县还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当地百姓祖祖辈辈都以靠种谷子、黍子、土豆为生。“那时候,尚义县红土梁镇有1385户贫困户,2644名贫困人口。”张彪说。

全国脱贫攻坚战工作开展以来,尚义县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北京市对口支援重大战略机遇,与北京昌平区共同谋划、共同建设了尚义县草莓种苗繁育基地,并由全国知名草莓苗繁育和鲜果生产企业——北京万德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租并管理经营。

“我们的草莓被列为供应2022冬奥会的指定产品,国内外的嘉宾和运动员也能吃到咱们尚义县的水果了!”61岁的大阳坡村民闫振军话语间满是骄傲和自豪。2020年,他就靠着这红彤彤的草莓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现在,这里的草莓分为夏季草莓和冬季草莓两季,实现了全年都有草莓。10个大棚一年产量可达5万斤。此外,每年有200多名向闫振军一样的当地百姓在这里工作。从大棚的维护管理到草莓种苗繁育再到鲜果采摘打包,闫振军和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工资按天结算,每天至少100块钱,一年下来至少2万多元。靠这些,当地的老百姓完全脱了贫。

据介绍,尚义县草莓基地规划总占地3000亩,总投资9000万元,分三期建设,2021年完成全部任务。共建设育苗大棚、日光温室1500栋,实现年产商品苗2000万株、原种苗200万株、鲜果2500吨,建设冷藏冷冻及草莓深加工车间,打造集种苗繁育、鲜果生产、冷链物流、产品加工、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按照“基地+企业+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带动4个乡镇、46个村、2982户贫困户年均增收610元。

“最重要的是,草莓基地的建设也转变了当地老百姓的观念,之前,这里的传统农业就是种植马铃薯、玉米,现在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脱贫致富的一条路,老百姓都在想法向这方面发展。”张彪对记者说。

■相关链接

尚义草莓园

尚义县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北京市对口支援重大战略机遇,2018年以来,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引进北京市昌平区两家全国知名的草莓苗繁育和鲜果生产企业,规划建设草莓种苗繁育基地。基地规划总占地3000亩,总投资9000万元,分三期建设,2021年完成全部任务。共建设育苗大棚、日光温室1500栋,实现年产商品苗2000万株、原种苗200万株、鲜果2500吨,建设冷藏冷冻及草莓深加工车间,打造集种苗繁育、鲜果生产、冷链物流、产品加工、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按照“基地+企业+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带动4个乡镇、46个村、2982户贫困户年均增收610元。

(河青新闻网记者杨利军)

责任编辑:赵耀光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