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张家口区县动态

跟党走|俯首甘为孺子牛——记河北阳原县四十亩滩村扶贫警官孙国亮

2021-06-26 07:07:37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河北阳原县辛堡乡四十亩滩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副院长孙国亮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垫资扶贫”“借钱扶贫”“全家扶贫”“两度扶贫”……孙国亮的扶贫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近日,记者再次见到孙国亮,发现这位“我将无我,不负四十亩滩的乡亲”的好警官脸上的皱纹更多了,但目光却比以前更坚定更闪亮了。

孙国亮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孙国亮夫妻在四十亩滩安了家

2016年2月,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教师孙国亮带领工作队来到阳原县四十亩滩村开展扶贫工作。当时全村132户中有79户是贫困户,人均不到2亩地。说起工作队刚到四十亩滩村时的情况,孙国亮说:“2016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七,这天黄昏,几经辗转,我来到了四十亩滩村,村里的贫困落后面貌大大超出我的预料——土窑土房、残垣断壁、垃圾成堆……我和村干部在村里转,土坯房或土窑占了一半,村中水泥主街年久失修,雨季排水不畅,无法行人,车辆更没法出入。主街上仅有几盏简易路灯,逢年过节才亮上几天。村里没有卫生室,大队部就几张桌椅板凳,更别提村民活动室了。村民冬天舍不得买新鲜蔬菜,一缸腌酸菜吃半年。”

规划发展产业,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这是扶贫的核心和关键。

孙国亮和村干部商定,把握阳原县发展特色农业以及辛堡乡建设万亩现代园区有利契机,依托村民种植露天蔬菜传统,借助成立贫困户合作社平台,发展大棚种植。一期建20个大棚,总投入得70万元。县乡各级领导及扶贫办等有关部门非常支持这个项目,决定拨付扶贫资金35万元,整合资金支持15万元,缺口20万元,可申请大棚补助。但这些钱,都要等项目建成验收后才能到位。大棚要完工了,建筑商多次上门,让村里按合同支付一期建设款20万元。村里贷款10万元,剩下的没办法,孙国亮爱人董晓娅把留给孩子上学的6万元生活费拿了出来,村支书杨兆秀又垫了4万元,总算把这笔钱凑够了。

随后,注入30万扶贫资金的二期15个大棚项目批下来了。因为没有建筑商来承建,最后只能由合作社承建。钱还是不够!一筹莫展时,学院支持的4万元资金、党员教工捐助的24700元及时送到了村里。可还有20多万元的大窟窿,怎么办?孙国亮从同学和学生那儿借了15万元,董晓娅又从娘家拿了10万元。

董晓娅下岗多年,孙国亮到村扶贫前两年她刚做过手术,身体很弱。儿子又留学走了,家里就剩她一个人。孙国亮说:“要不你也过来吧,咱俩有个照应,就是村里条件苦……”董晓娅说:“你能受,我就能受!”后来就奔他来了。孙国亮两口子就在四十亩滩安了家。

孙国亮。

●摁着18个红手印的“感谢信”

孙国亮常说,“警察”前面有两个字“人民”,”公安”前面有两个字“人民”,心中要时时刻刻装着老百姓。

四十亩滩村分三批建起了65个大棚,村里五六十岁以上不能外出打工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蔬菜大棚还带动了周边五六个村近百个乡亲打工就业。

2017年,孙国亮他们在村里进行华北柴鸡林下试养,从开始的1000只到4000只,实现了“种植剩菜养鸡、养鸡鸡粪肥田、肥田种植蔬菜”的生态循环产业链。2018年年底,42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也正式投产;良种种猪繁育中心建设项目和张家口和牧昌农牧有限公司肉牛养殖项目也发展起来。这些产业发展,让贫困户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从2016年的674元增至2020年的4191元。

物质生活改善了,生活条件、人的精气神也要有变化。孙国亮带领工作队在四十亩滩村完成了村里大街小巷污水管道铺设,路面硬化,安装了太阳能和LED路灯,投放了垃圾箱,每家每户安装了电暖气。村大队部还专设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村卫生室。村容村貌、居住条件、服务保障今非昔比。环境好了,心里敞亮了,村民过日子都有了精气神。

2016年年底,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的办公室主任退休,需要孙国亮回去。这时学院党委收到一封联名感谢信。结尾写道:“学院把这样的好干部派到四十亩滩,我们真的非常幸运……2017年,脱贫攻坚任务还很重,我们相信,有学院党委的关心支持,有孙书记带着我们,不愁日子过不好。”信上摁着18个红手印,学院领导对孙国亮说,“这哪里是感谢信,分明就是挽留信。”孙国亮看着信中老老少少那一句句质朴的话和摁下的一个个鲜红的手印,泪流满面。他说,自己的点滴付出,却成了乡亲们心里念念不忘的大恩情,这么好的乡亲,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干出名堂。在学院党委的支持下,孙国亮留下来继续扶贫工作。

2017年年底,第一轮驻村时间结束,这次本来可以回去了,可从村民到村干部,从乡党委到县领导,一再挽留。学院党委斟酌再三,最后还是继续支持孙国亮留了下来。

孙国亮和村民享受丰收的喜悦。

●“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驻村5年中,孙国亮勇于担当、一心为民。他带领的工作队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扶贫脱贫先进驻村工作队,个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两次被评为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还荣获河北省脱贫攻坚贡献奖,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楷模·时代新人”称号,并获得“感动河北十大人物”“河北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

驻村工作中,每天睡眠不足五个小时是常事,重活脏活孙国亮都留给了自己。孙国亮说:“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靠实实在在去做,特别是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或在大的原则问题面前最能体现你的担当、你的责任。大棚带班刚开始是村支书杨兆秀,后来是我,每天最早一个去,最晚一个回,跟大家一起劳动,脏活、累活抢着干。鸡场防疫清理鸡粪,夏天气味呛得人直流泪,我都第一个带头上。村民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做到。”

孙国亮说:“从大处讲,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念在支撑着我;从小处讲,是让老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的信心在激励着我,因为我自己受过穷。这些年,每当我收工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常常看到不知哪位村民在门口挂上一兜菜、放下几个腌鸡蛋,听说我爱吃老西葫芦馅饺子,好几位老人特意把西葫芦养老给我送过来。说实话,困难只能激发我的斗志,倒是这些一点一滴的温暖,常常让我泪湿双眼。”

现在,四十亩滩村已全面脱贫,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孙国亮不满足,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他想“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要让四十亩滩的村民既能享受丰裕的物质文明,又能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让这里的村民做有技能、有道德、有文化、有追求的新农民。

孙国亮和村民干在一块儿。

扶贫好警官孙国亮

2016年2月,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教师孙国亮带领工作队来到阳原县四十亩滩村开展扶贫工作。当时全村132户中有79户是贫困户,人均不到2亩地。驻村5年间,村里人均纯收入由2600元增长到10000余元。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孙国亮自己掏钱甚至借钱扶贫,感动并带动了更多的人支持并投身脱贫攻坚,他获授“张家口最美扶贫干部”“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燕赵楷模·时代新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燕都融媒体记者黄国清/文 通讯员李旭光/图

责任编辑:赵耀光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