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河北日报张家口专辑>>

尚义实现贫困村扶贫产业全覆盖 产业扶贫啃下脱贫硬骨头

2020-06-15 09:47: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尚义县满井镇的白羽肉鸡养殖基地。 通讯员贾元摄

2017年贫困发生率为19.4%,到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仅为0.79%,剩余贫困人口1048人。目前45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5807户、9892名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

“作为坝上地区的深度贫困县,能够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要得益于千方百计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王牌’。”尚义县县长徐进海介绍说。

精准定位“选”产业

“近年来,地处张家口坝上区域的尚义大营盘、大苏计等乡镇,依托闲置盐碱土地广阔、气候适宜的优势,着力发展起了枸杞特色产业,枸杞种植面积达7.5万亩。”尚义县扶贫办主任杨志光介绍。

七甲、八道沟等中部区域乡镇,则依托现有蔬菜产业基础和传统农业种植优势,重点在升级蔬菜产业、壮大燕麦产业上下功夫,节水蔬菜面积常年稳定在14万亩,打造了2万亩省级农业种植示范园区。在红土梁、下马圈等坝下南部区域乡镇,依托山清水秀、林草丰茂的自然优势,建成了年产鲜鱼2000万尾的保温养殖塘12个,并发展了各类特色旅游村。

“脱贫根本靠产业,选准产业是关键。”杨志光说,近年来,尚义县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资源禀赋,在扶贫产业选择方面,实行分类施策,精准定位。

与此同时,尚义县发展扶贫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做好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旅游则旅游的文章。通过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种养效益。

目前,在全县形成以枸杞种植、白羽肉鸡养殖、乡村旅游开发为主的八大扶贫产业格局,实现了4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扶贫产业全覆盖。

龙头带动“兴”产业

落地于尚义县小蒜沟镇的河北芳草地牧业有限公司,是周围十里八乡有名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也是尚义县引进的一家集白羽肉鸡养殖、孵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企业。在其辐射带动下,该县在小蒜沟镇、满井镇、套里庄乡建成了现代化白羽肉鸡养殖园区5个,全县年出栏肉鸡2000万只,实现收入5000万元。

杨志光介绍,为了带动扶贫产业的发展,尚义全方位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农牧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目前落户尚义的农业龙头扶贫企业达18家,成为引领农民脱贫的“火车头”。

据介绍,该县结合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需求,挖掘本地乡土人才潜力,对其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帮扶、技术上支持,引导鼓励有一技之长和组织领导能力的种养能手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农民实现共同致富。截至目前,贫困村已注册草莓种植、西瓜种植、白羽肉鸡养殖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93个,带动贫困户1305户。

发挥优势招商。抢抓北京昌平区对口帮扶机遇,引进了全国知名草莓苗繁育和鲜果生产企业——北京万德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起了集研发、育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此为龙头,推行“园区+贫困户”机制,辐射带动2982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610元。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6个,就业人员年平均增收6000多元。

尚义县十三号村窑洞式风格的民宿。通讯员贾元摄

模式创新“活”产业

“公司对于贫困户种植的燕麦实行‘兜底保障’,以每斤高于市场价3至5分钱的价格予以收购,辐射带动639户贫困户1284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00元。”谷之禅张家口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敬民介绍说,该公司还设置了产业扶贫基金,从销售的燕麦饮料产品中,每瓶提取0.5至1角扶贫基金,每年可提取产业扶贫基金10万元,用于进一步壮大扶贫产业。

近年来,尚义县将企业、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贫困户有效联结,发展燕麦种植基地,形成“企业+基地+贫困户”抱团发展联合体。

贫困户少资金、缺技术,找不到合适的增收门路,这些问题该如何破解?尚义县三工地镇王二来村,捆绑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及相关农业项目资金580万元,由村集体统一规划运作,开发建设了500亩标准化设施蔬菜种植园区,在园区内建成220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租种。“正常年景每个大棚至少可收入1万多元,近3年全村有297户贫困户依托‘公租大棚’脱贫致富。”该村党支部书记刘珍说。

南壕堑镇十三号村曾是全县出名的贫困村和空心村,村里大部分青年壮劳力举家外出,靠打工谋生。近年来,十三号村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充分发挥邻近大青山生态旅游景点的区位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开发民俗旅游。成立了张家口市首家农宅合作社,经统筹规划,集中开发,把村中心38户破旧闲置农宅作为入股对象,拆掉旧宅房,建起了150间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窑洞主题”宾馆。村里还推行土地流转,配套建起了150亩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2018年村民靠土地租金、宾馆分红、就地打工户均增收2800元。目前,十三号村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特色旅游村。(河北日报记者李艳红 通讯员张凤天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郭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