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河北日报张家口专辑>>

涿鹿县南山区:“六小”产业,绿了生态富了口袋

2020-06-08 09:54:5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初夏时节,草木葱茏,繁花正盛。驱车前往涿鹿县南山区,公路蜿蜒,满目勃勃生机。

南山区地处太行山余脉小五台山脚下,是张家口的最南端,也是革命老区、全国唯一的县辖区。

50多年来,南山区人为脱贫致富梦想奋斗的脚步从未间断。2019年,这方土地终于摆脱贫困,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幸福指数高了起来。

“六小”产业拓路,激活重山密林

树上小干果、林下小野菜、花间小蜜蜂、棚里小蘑菇、五彩小杂粮、村内小加工,有特色、有集聚、有规模的“六小”产业犹如一幅活色生香的实景画卷,描绘出了南山区绿了生态又富了口袋的脱贫致富美景。

南山区山多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在59岁的刘杰记忆中,穷的日子格外漫长,想脱贫致富,仅靠大山里的那一丁点土地,难上加难。

刘杰是南将石村人,像南山区大多数的村庄一样,这个小村耕地少,山林多。村里56户116人,耕地仅有110亩,种玉米、土豆、谷子等作物,每亩收入不过二三百元。2003年前后,110亩耕地全部退耕还林。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林密林多文章怎么做?

南将石村盛产核桃,特别是村里那棵野生麻核桃老树,已有200多年的树龄。在外打工时,刘杰发现文玩核桃在城市特别流行,他敏锐盯住了这一商机,南将石村也开始有意识发展核桃产业。

对老树实行承包制,老树的产权和承包费全部归村集体所有。同时,当地政府从外地调拨野生山核桃树苗给村民栽植,来年嫁接成品文玩核桃树,并成立文玩核桃专业合作社,注册“南将石”狮子头文玩核桃产地商标,成立南将石文玩核桃研究所等,逐渐将文玩核桃打造成为致富产业。

刘杰也从最初收核桃、卖核桃发展为开起了文玩核桃店和育苗公司,如今他不仅自己脱了贫,还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如今,“南将石”狮子头文玩核桃产业不仅带富了全村人,也成为整个南山区的扶贫重点产业。通过政府引导、政策促动、市场拉动等措施在全区推广种植文玩核桃。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栽种文玩核桃树18万株,户均12株,约有2.4万株挂果,2019年户均增收超过1000元。

小核桃成了富产业,同样与林业相关的杏扁、花椒、蜂蜜等也在政府大力引导支持下,延伸产业链、扩大规模、打造品牌、助农增收。此外,还充分利用林下空间,种植苦菜、柳蒿、香菇、灵芝等,平均亩产值可达8000多元。

林业发展的同时,南山区坚持多渠道谋富路,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小蘑菇、小蜜蜂、小野菜、小干果、小加工“六小”产业,投资153万元建成小杂粮产业化基地,聘请14位国家级、省级专家组成科研团队,进行科研和生产指导。

截至目前,全区种植苦菜、柳蒿900多亩,香菇、灵芝170多亩;推广蜜蜂养殖,年产蜜约200吨;已建成食用菌菌种培育基地1个、示范基地2个,已建在建种植大棚537个,面积400余亩;建立杂粮产业化基地,占地80亩。累计投入“六小”产业发展资金4429万元,涉及97个村、12147个贫困户、20363人,占全部贫困户的61.7%,占全部贫困人口的64.9%,给广大贫困户脱贫摘帽奔小康注入了强劲动力。

好政策兜底,不让一人掉队

南山区共有97个行政村,254个自然村,贫困人口多,致贫原因多种多样。

对症下药才能祛病止痛。为此,南山区靶向定位,精准施策,使老百姓彻底告别贫困。

走进南山区河东镇圣佛堂村村民刘美和家,映入眼帘的是透亮的玻璃窗户,干净宽敞的院子。几年前,刘美和的房子还是土坯房,斑驳的土墙,褪了漆的门窗,矮小简陋。

“家里就我们老两口,年迈多病。我们能住进新房,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2016年,刘美和老两口住进了翻修的新房,乐得合不拢嘴。

2013年以来,南山区累计投入资金1.66亿元,拉动区内投资5亿元以上,完成9503户住房改造工程(含周转房91户113间)。目前,全区居民危房改造全部完成,安全住房问题彻底解决。

让刘美和老两口高兴的不仅来自房子,还有看病报销的变化。自2013年起,南山区实施了针对全民的第四重医疗保障: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投保健康保险,因病住院一站式结算剩余费用由保险公司按比例报销;非建档立卡户由区政府按建档立卡户标准予以报销。

“对60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按照年龄阶段每年给予500至2000元的门诊救助,解决了日常‘小药片’的问题。”南山区卫生分局负责人刘相山表示。

南山区还实施了农村低保扩面提标,标准由农村标准提高到城市标准,享保比例从18%提高到22%,做到了应保尽保。2010年,河东镇张各庄村刑峰老两口就享受到农村低保,每人每月能拿到432元固定收入。

此外,南山区还印发《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办法》,对因突发性情况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群众,给予500到1万元的临时救助。

“政府有好政策,自己的身子骨也硬朗了,今后还想着干点儿事,让生活变得更好。”刑峰老两口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扶贫先扶志,人勤百业兴

近几日,河东镇南山村的王信柱老两口在村里特别有面子,子女每年给他们老两口2000元赡养费。

“大家都夸我们有福气,子女都这么孝顺,让我们的老年生活更有保障!”王信柱喜滋滋地说,“我还能从孝善养老基金领到260元的政府补贴,增加了收入。”

王信柱口中的孝善养老基金是南山区2019年设立的,将扶贫脱贫与孝善养老相结合,争取社会资金投入,对年满60周岁的老人,子女每年交纳2000元赡养费,政府按13%的比例给予补贴,共计2260元,一并打到老人的一卡通账户上。目前,有1100多户群众直接受益。

“我们这里不仅有孝善养老基金,还有爱心超市。”河东镇大庙村村民韩肖萍拿着积分卡在爱心超市兑换物品,在她个人信息登记页上记录着:孝敬老人,十多年间无微不至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直到婆婆去世。

2019年,爱心超市正式投入使用,实行积分制。各驻村工作队定期向在扶贫及各项建设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村民发放爱心积分卡,村民凭借积分卡在爱心超市兑换相应价值的日用品。这种做法既改变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村民们的脱贫致富信心和决心足了,如何提升他们的脱贫致富能力?

2019年,南山区印发了扶贫系统培训计划,开展了5期培训,培训群众600余人次;组织179人到保定市涞水县学习文玩核桃种植管理、市场营销和雕刻加工技术;组织302人到保定市涞水县、阜平县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一系列培训计划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产业推动效果。

“根据南山区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弘扬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入手,以孝善为精神纽带,凝聚全区之力,推动‘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相结合,引领各村逐步形成良好民风、家风,为精准扶贫增添了动力。”南山区委宣传部部长刘树桐说。(河北日报记者刘雅静 通讯员段晓芳、温婧)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郭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