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张家口社会民生>>

活力之城设计领行 文创魅力助力乡村

2019-11-04 08:50:16 来源:张家口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活力之城设计领行 文创魅力助力乡村

———北北京国际设计周分会场暨张家口第二届设计周现场写真之一

10月31日,由中共张家口市委宣传部主办,张家口市新闻中心、张家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张家口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张家口创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分会场暨张家口第二届设计周在市展览馆拉开帷幕。本届设计周以“设计唤醒乡村”为主题,邀请了13个国家级及省级文化遗产项目的16位传承人,现场组织系列活动30多项,以集中展示形式展现张垣特色乡村好礼、通过开设论坛方式分享振兴乡村创意密码、精心打造浸入式体验展现张垣民宿之美……,用设计激活乡村资源、提升乡村价值魅力、赋能民宿等旅游新业态,打造了一个文创交流平台、一场文化艺术盛宴。为再现设计周精彩过程,讲述非遗背后故事、文化创意故事、乡村振兴故事,本报特面向读者推出专版。

二十四节气展

新颖形式让人印象深刻“立春梅花分外艳,立夏丁香清淡雅,处暑桂花暗香萦,小寒蜡梅芬芳露……”走进市展览馆二十四节气展厅,新颖的形式立刻让人眼前一亮:每一个节气前都对应一个盒子,盒子里散发出的香气,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花香。几位市民静静地簇拥在一起,闭着眼睛感受着每个节气的“味道”。

展厅中央摆放的是硕大的太阳模型,四周通过太阳映射二十四节气的运动与变化,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主线,将二十四节气分割为四个不同场景,从科学、艺术、文化、 农业等角度着手, 以光影的形式, 科普二十四节气知识,给观众送来一段奇妙的二十四节气之旅。

展厅里还摆放着适用于不同季节的传统农具。从做工粗犷的石器,到造型质朴的木器,再到精致打造的铁器,这些不同年代不同材质的工具,通过展示先人赖以生存和传延香火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农耕文化绵延不绝的传承。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综合了天象、气象与物象,并通过对时间的掌握,来指导生产,安排生活。讲解志愿者介绍: “此次展览是2019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要系列活动之一,包括二十四节气与太阳、节气与农耕、节气与草木、节气与产品四大主题,旨在以创意设计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北京扎燕风筝

春天的文化“记忆”提起北京的风筝,人们第一个想起的一定是扎燕风筝。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中, 北京扎燕风筝的代表———福娃妮妮走进了千家万户,让众多人认识了扎燕风筝,也喜爱上了它。

11月1日, 在张家口第二届设计周现场———展览馆,北京扎燕风筝的展台前, 围满了市民。 桌子上, 一只只圆头、 带着三角形两个尖尖尾翼, 穿着 “花衣” 的燕子形风筝,让市民们热不住拿上几只在手中仔细端详。

杨利平,国家级非遗项目扎燕风筝传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扎燕风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50多岁的杨利平, 自幼爱好风筝,自1996年起跟随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费保龄学习扎燕风筝制作技艺,接触风筝20多年,创作的代表作品有 “金玉满堂”、 “三多九如”、 “蝉福齐天”、 “四世同堂”、 “万福流云”、 “学足三余”等。

“一只猫、 两只蝴蝶、 几朵牡丹……这只风筝上的图案寓意着富贵耄耋, 是给祝福老人的” “这个风筝上, 画上了公鸡和富贵, 借助谐音表达的是功名富贵的美好寓意”, 看到市民们热情, 展台前, 杨利平也来了劲头, 对摆出来的风筝上的画面逐个讲解。 “你别小瞧风筝, 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融合了绘画、 民俗、 文化等多个方面”,听记者想了解北京扎燕风筝, 忙活了半天的杨利平, 顿时又来了劲头: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偏重, 我爱画狮子、爱画鱼、 爱做比翼燕。 不同于清末民初时盛行的黑锅底、红锅底, 如今的扎燕风筝不仅样式更多, 图谱也更加丰富。 我做的最大的有3米高, 是2005年应台湾客人的要求, 做的比翼燕, 当时做了两个给自己留了一个, 最小的能做到只有一寸多”。

“做风筝关键要掌握好比例, 肥燕儿1:7, 雏燕儿1:5,短胳膊短腿儿”; “为什么三角好飞?你必须得按照规矩去做,风筝就得考虑吃风、泄风,屁帘儿横着一根棍儿,竖着一根棍儿,也是有比例的”; “做风筝首先要选好竹子做架子, 当年从南方运来的毛竹, 必须先阴干, 竹子含水量太大,做成的架子就要变形,这和别的竹活儿不一样。打稿是扎燕风筝最为重要的环节,全手绘,得一遍一遍勾粉活儿,上色以后还得一遍一遍画”, 对市民请教如何做扎燕风筝,杨利平拿着做好的风筝,毫不保留地一点一点讲解。

“想学风筝,要求不高,但你得从心里喜欢,把它当成一个爱好”,杨利平告诉记者,除了做风筝,这几年他还把扎燕风筝带进了校园、社区,目的就是要让扎燕风筝这个春天的文化记忆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喜欢。

政窑黑陶

传承是根 创新是魂走进 “京津冀三地非遗美学文化展”, 一位皮肤黝黑、笑容可掬的青年手拿黑陶, 在门口迎接着每一位参观的客人,他是蔚县郑家窑村政窑黑陶制作技艺传承人白惠文。

在他的引领下,众多游客参观了政窑黑陶的精美制品,“选料、 和泥、 发酵、 揉泥、 制坯、 阴干、 修坯、 上釉,1380度高温烧制, 传统工艺需要7至8天才能出炉成品。”对于盆窑黑陶的制作方法,每个细节,每个重要过程他都讲得绘声绘色。

说起自己与黑陶的 “缘分”,31岁的他已与黑陶共度了12载春秋。 “听师傅说,50多年前是政窑黑陶最繁荣的时候,村里有70多座窑出产黑陶,多以缸、盆、壶等制品为主,为百姓家用必不可少之物。随着科技的进步,黑陶制品逐渐被塑料、不锈钢等代替,村里制陶的人越来越少,如今,只有我们一家坚持制陶。”他的话语之间,不仅展现了一个手艺人对黑陶的挚爱,也体现了一个工匠的执着和坚守。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距今6000年的历史。 “传承黑陶文化是为黑陶继续发展和提高所必需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重要工程。把黑陶发扬光大,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白惠文说,在综合了环保要求、制作工艺、产品品质等因素之后,他革新了制作方法,使成品出炉时间缩短到了24小时,陶坊从成立之初的师徒二人已经发展到现在的十多个技师,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帮助村里五、六户贫苦户找到了新的致富之路。 “传承是根,创新是魂。对于黑陶来说,既要传承当初的工艺,也要结合当今时代不断进行创新,只有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才能把祖国的黑陶艺术瑰宝发扬光大, 越来越好。”白惠文深有感触地说道。

崇礼区后中山村民宿

设计让乡村更美丽本届设计周以 “设计唤醒乡村”为主题,着力突出乡村民宿之美,围绕 “美丽乡村民宿设计和乡村好礼物展”等,展现乡村民宿魅力与发展潜力,从而带动乡村经济振兴、更好服务冬奥,用乡村民宿之美演绎京津冀多元文化与设计唤醒乡村的精彩故事。

在民宿展厅内,展位设计独特写意,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 展位用纱幔呈现的村庄全景, 展示 “春、 夏、 秋、冬”民宿景观,设置了 “民宿茶室、花房卧室、田园生活景观”体验等,打造 “崇野、崇薯、崇蔬”等原生态有机农产品为主的后中山礼物。这里展现的就是崇礼区后中山村民宿项目,项目负责人杨国正说, “让乡村民宿真正成为人们心中向往宜居处所,在闲适、从容之中,体验纯朴、纯净、纯自然的诗画生活,是我们后中山村民宿的标准。”

后中山村民宿项目秉承 “设计激活乡村资源、设计提升乡村价值魅力、设计再造乡村生活新图景、设计赋能民宿旅游新业态”思想,通过采用绿色装配式建筑改造新农村宜居民居,采用石墨烯供暖新材料完善生活设施,采用景观绿化和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环境,设计建设以 “春、夏、秋、冬”四时特色为主题的民宿,成立 “美丽乡村培训学院”提升居民的民宿服务意识和水平等,以村民宿项目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名家讲民宿

作为张家口第二届设计周主会场一项重要活动,“设计唤醒乡村”乡村民宿论坛邀请全国8位知名专家学者,与我市民宿设计师、民宿主人互动交流,讲知识、传经验,分享振兴乡村的“创意密码”。

《民宿,我们做对了什么? 》

“借宿”创始人、杭州市民宿行业协会执行会长 夏雨清【前沿论点】 民宿标准应该包含三方面:一个是个性化,一个是主人化,一个是小而美,是分散式的,有很多的在地性。民宿最大的作用是对乡村的改变,一家民宿进来,就会带动乡村农产品、土特产品的消费。建设民宿要综合考量天时地利人和,要有辩证思维,不是每家民宿都要往最高端方向去做,只要选址选得好、产品做得好、有特色,就会赢得客户、打开市场。

作为中国民宿的先行者,夏雨清2019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大湾村成功打造了“黄河宿集”民宿项目,并在开业短短的8个月中入住率达到65%,创造了民宿行业的又一段佳话。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就是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当下,度假旅行兴起,而国内优质旅行度假目的地项目却比较缺乏,单一民宿不再满足旅行者的需求,旅行者需要具有更独特品味的旅行度假目的地。

“地利”既是在不可能的地,做了可能的事。大湾村地理偏僻少,就在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却汇集了可能的要素。这里有母亲河黄河、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秦长城和明长城遗址、西夏古村落以及沙漠绿洲,集众多元素于一身。

“人和”指的是在没有人的荒漠,做了没有人做的事。众人拾柴火焰高,没有人就去找人,“黄河宿集”与“西域”、“大野之乐”、“墟里”等5家国内知名民宿品牌合作,形成了民宿集群,形成合力。

辩证思维看淡季

众所周知,宁夏有半年以上的传统意义的旅游淡季,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之前都是旅游淡季,可是寻对了路就会淡季不淡。

秋日的宁夏是金黄色的,美不胜收;冬日的宁夏有着最好的阳光,下雪时沙漠里沙雪相伴,堪称奇景;春日的宁夏是斑斓的,千树万树竞相开放,仿若听到花开的声音。

人们眼中的宁夏旅游淡季,是游客所没有见识过的美,甚至比夏天更美,此时只缺一个可以让人静静体验美好的优质的住宿环境。

今年2月,“黄河宿集”在春节试营业期间,客房入住率高达85%,充分说明了对于优质的产品来说没有淡季。

五把“金钥匙”解决客源难

客源是所有民宿项目面临的终极难题,“黄河宿集”依靠五个方面的举措,攻克了这一难关。

首先是众筹。在项目启动之前,在“开始吧”做了一轮众筹,不仅吸纳了社会闲散资金,还使项目的关注度持续增长,形成了第一波有效传播 。

其次是粉丝。每一家民宿都有自己的会员,从项目目标人群入手,进行传播推广,再加上众筹共建人,形成了第一拨粉丝群。

然后是媒体。项目开业前在“借宿”平台连续7篇报道,吸引了旅游媒体争相报道,同时,与湖南卫视合作,将《亲爱的客栈》第三季设在“黄河宿集”录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再次是活动。好的项目需要优质的内容,沙漠旅拍、沙漠星光晚餐等活动得到了游客的青睐,同时寻找优秀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带来稳定入住率及回头客。

最后是旅游电商平台。借助“携程”、“去哪儿”等旅游电商平台,让品牌影响力持续发酵,同时,打造“黄河宿集”自身平台,吸引更多企业上门寻求合作,资源整合、共同发展。( 张锏锋、管建霖、马国萍、左静)

来源:张家口日报
责任编辑:郭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