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张家口经济要闻

张家口市赤崖堡抱团养鸡年入300万

2017-06-14 17:27:16 来源:张家口晚报

杨新文在养鸡大棚调研。郭俊和 摄

正在建设的养鸡大棚。

赤崖堡村瞄准养殖业这个“靶点”精准发力,通过创建“孵化式”帮扶模式,统筹解决了土地、资金、销路等发展难题;通过“合作社+公司”的运营模式,形成完整的供产销链条,确保农户稳定增收;通过“党建帮扶+能人带户”带动模式,抱团发展,引领村民走上了脱贫之路。

日理万“鸡”

米连才的鸡棚位于赤崖堡村公路边,是去年新建的大院,库房加鸡舍一共600多平米。 偌大的院里空荡荡的,只有一辆马车,一匹骡子和一条柴狗。 院子里的菜地刚刚浇过,还没来得及种。 “养了这么多鸡,忙得没有一点空。 ”米连才说。

走进库房, 满眼是堆积如山的一袋袋玉米, 这是给鸡准备的粮食。 “养了2500只鸡,一只鸡一天要吃二两五以上。”米连才介绍说。

去年米连才购进了磨料设备,自己磨料配制饲料。 4个月大的鸡开始产蛋, 能连续产蛋一年多。这些鸡刚开始产蛋,每天能产蛋6筐多,一筐45斤。

走进鸡舍, 只见分层式鸡笼排列整齐,鸡头攒动,未捡的鸡蛋已经自然滚落到集蛋槽中。

“多亏了工作组的帮助,现在每周都有北京的公司来收购我们村的鸡蛋, 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村党支部书记刘果生说。

“过去种植30来亩旱地,主要种的是玉米、谷子、黍子和豆角,一年忙下来也就能收个一万多元。 现在养鸡开始了, 虽然很辛苦,但只要鸡蛋价格稳定,收入就差不了。”米连才的妻子赵文萍介绍道。

米连才家的养殖大棚只能算是中等规模,设施也不是最先进的。村里还有几户新上了现代化养鸡设备,其中赵树果的养鸡场有近1万只鸡,采用机械化喂料、喂水、刮粪,基本实现了自动化。

“赵树果算得上是日理万‘鸡’了。”市国土资源局驻赤崖堡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杨新文风趣地说。

瞄准“靶点”

“农村要发展,无非是种植、养殖和加工三大产业, 赤崖堡村自然环境好, 家家户户有养殖经验,发展养殖业有优势,有前途。”杨新文说。

养鸡是赤崖堡村的传统,在村民中很普遍。但村民零散养鸡,数量少,不成规模。

77岁的周玉珍老人说, 过去几乎家家养鸡, 一般也就是三五只、十来只,就在院里散养着,喂些玉米、谷子之类的。不能圈在鸡舍里,一圈住就不好好下蛋了。那时候养鸡主要是自己家吃鸡蛋,偶尔攒几斤鸡蛋也就换点油盐酱醋钱。

赤崖堡全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约80%的土地为石头地,没有水浇地,没有村集体经济,村民人均耕地不足3亩。 农民手里没钱,土地和水资源匮乏,导致该村始终无法走出困境。

发展特色产业是我市贫困村实现脱贫的有效途径。 特色产业扶贫要取得最佳效果, 必须瞄准“靶点”精准发力。 杨新文发现赤崖堡村的“靶点”是养殖业。

经考察论证, 并充分参考村“两委”干部意见,杨新文谋划利用赤崖堡村空气质量高、 采光通风条件好并且不易引发瘟疫的优良条件,在原“产蛋鸡”养殖的基础上,发展养殖业,引领贫困群众走上自主创业的致富之路。

破解难题

缺资金、没技术、少门路……为解决这些难题, 驻村工作队立足实际,创建了“孵化式”帮扶模式,统筹解决土地、资金、销路等发展难题, 不仅让贫困群众增加了自主经营受益的稳定收入,还让贫困群众成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养殖能手。

杨新文与村 “两委”干部商议后,首先解决养殖场地,决定采取“农户房前屋后空闲地块+流转土地+村民填坑挖石平整土地”方式合理规划, 整合土地合计15亩,进行自主养殖。

“按照规定,农户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 需由具有稳定收入的公职人员为其担保,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贷款导致资金不足, 农民难以跨过投资门槛参与生产。 ”杨新文说。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 驻村工作队积极到县乡跑办争取, 寻求政府支持。 杨新文和村书记刘果生的多次努力下,蔚县信用联社桃花支行同意搭建平台, 帮助350户贫困户办理贷款信用等级评定, 并在村委会及时设立自动取款机, 解决了村民个人贷款难题。随后,村民利用个人贷款筹集的350万元资金, 按照养殖建棚的要求, 建起约合占地总面积一万平米, 整合可容纳十万只“产蛋鸡”的标准化养殖棚60个。

场地落实了,鸡棚修建了,工作队致力于帮助群众做好产业规划。为帮助村民们做好产业规划,根据因业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原则, 驻村工作组积极宣讲国家鼓励养殖业政策, 反复召开会议发动村民, 去年按照互利自愿原则成立了 “扯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0万元。

赤崖堡村以 “扯业养殖合作社”为代理平台,经多方联系,与北京三家公司签订了供销合同,形成完整的供产销链条, 确保农户稳定增收。通过“合作社+公司”的运营模式, 由合作社负责统一购买雏鸡、疫苗以及鸡饲料,公司负责统一收购鸡蛋和淘汰鸡。

“合作社从当地村民手中购买玉米作为鸡饲料, 能就地解决农民玉米滞销难题。 鸡蛋足不出户就可以销售。现在,每隔4天北京的货车就会来拉一次鸡蛋。”村干部刘金山高兴地说。

抱团发展

“迈出第一步不容易,要让乡亲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杨新文说。

为了确保科学创业, 稳定致富, 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赤崖堡村致富带头人作用,积极与村“两委”商议,将村内有技术、懂经营、带动能力强的养殖户组织起来,采取“党建帮扶+能人带户”引领模式,帮助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一方面,杨新文定期组织村致富带头人村民参观“养殖业”大户,学习成功经验,辐射更多的贫困群众实现共同脱贫。 另一方面,他们定期请县市专家来村指导,并建成一个标准化防疫卫生服务站,使现代化养殖一步步落到实处。

同时, 驻村工作队对全村养殖户进行了精细划分, 按照规模分大、中、小三类管理。其中,养殖5000只以上的为养殖大户3个,2500—5000只的为养殖中户11个,1000—2500只的为养殖小户30个。 对各个养殖户实行党员协调负责制, 每名党员负责100平米养殖棚、1个贫困户, 引领全村养殖业抱团发展。

目前, 全村已有150户村民开始 “产蛋鸡” 养殖大棚后期建设, 全部投产后养鸡数量可达10万只。该项目的持续发展,可直接促全村300人就业,年纯收益300万元以上。

张家口晚报记者王瑾涧、通讯员贾春艾、张晓红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