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张家口社会民生

观察 莫让城市公厕频“受伤”

2017-05-23 18:49:01 来源:张家口日报

公共厕所作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担当着“城市窗口”的角色。不仅是一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的体现。近年来,随着张家口市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城市公厕有了极大改善。特别是一大批新型公厕在城市的出现,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记者走访发现,由于少数市民的素质问题,部分公厕设施设备屡遭破坏、环境卫生保洁难度增大。近日,记者再次深入走访,听取部门及市民声音,持续关注这一问题。

公厕频遭“黑手” “方便”变不便

据了解,目前张家口市主城区共有公共厕所180座,分布于城区繁华地段、人流量较大的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及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地段。记者走访发现,各类不文明如厕行为以及故意破坏公厕设施等现象,在许多公厕内都时有发生。

在桥西区武城街口的一座公厕,记者发现虽然这一公厕位于城区繁华地段,使用率较高,但厕所内颇为干净,各类设施也没有遭到破坏。但还是有人将手纸、塑料袋、空烟盒等随手丢在地上。管理人员只能随时清理打扫。

“便后不冲水、厕所内乱丢垃圾的现象不少,堵塞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采访中,有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令他们生气又无奈的是,有时造成堵塞的竟是矿泉水瓶、衣物,甚至是石块等,“一看就是故意干的,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最令人头疼!”

家住桥西区惠民花园小区的陈女士告诉记者:“附近公厕进行了改造升级,不仅外观好看,内部的配套实施也完善,但就是有些人不自觉,有时候路过就听见嗤嗤的流水声,走进去一看,常常是水龙头开着,一直流着水,显然有人使用完后不关就离开了。”与市民陈女士一样,“吐槽”使用公厕不文明现象的市民不在少数。

“常遇到使用者不冲水的,公厕是大家公用的,不能只自己方便,也要大家方便啊!”市民刘阳对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十分气愤。

“前修后毁”增加管护成本

近两年, 为解决张家口市中心城区部分地域公厕布局不合理现象, 完善公厕的内部设施,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张家口市先后投入上千万元,通过拆除翻建旱厕、升级改造老旧水厕、新建水厕等方式,建设了一大批设施完备的公厕,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如厕难的问题。 同时,为了市民使用方便,部分平房区水冲式公厕根据附近居民实际需求实行24小时开放,其它水冲式公厕开门时间为5:30,冬季22:30关门,夏季23:00关门。

“公厕使用量大,开放时间长,但部分市民如厕后, 并不考虑公共卫生和设施保护,随地吐痰、 手纸乱扔等不文明行为屡有发生,照明设施、水龙头、智能感应器等硬件设施丢失、破坏较为严重。”市城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公厕管理上,“前修后毁”现象时有发生,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厕设施不完善、管理运行难、维护成本增加。 仅去年一年,中心城区公厕设施维修费用就花去数十万元。

“单是更换一个水龙头,成本和工价加起来动辄就是上百元,而公厕里的水龙头是遭到破坏最频繁的设施之一,有时候换上坚固的铜质水龙头,竟被整个拧开盗走。”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水龙头,公厕中的暖气、门窗、水电管线、拖布等也经常被盗或者被破坏。

提升公厕“颜值”还需市民共同参与

据了解,近年来,张家口市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城区公厕精细化、 规范化管理水平。落实专人管理,明确管理标准、考核奖惩措施,确保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目前,中心城区所有水冲式公厕均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保洁制度,各水厕坚持每日三次定时保洁与跟踪式保洁相结合的保洁措施,并有专业维修队负责公厕内损坏设施设备的及时维修。

市城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张家口市积极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 公厕管理将进一步强化措施,一方面,继续实施精细化保洁,确保达到地面净、墙壁净、门窗净、蹲位净、隔板净、便池净、洁具净、灯具净、牌匾净、周边环境净;墙面无污渍、墙角无灰网、便池无粪迹、立面无乱画、地面无杂物。 另一方面,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定期对公厕内易损坏的门拉手、门扣锁、上下水软管、冲洗阀等物件进行排查,发现损坏及时更新维修。

“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相关措施是提升公厕‘颜值’的一方面,于此同时,公厕文明还得靠市民文明自觉,否则无论什么措施都不能奏效。”市城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使用公厕的市民要有公德心,共同爱护和维护公厕卫生和设施,而且一旦碰到故意破坏等行为,最好也能够监督和劝止,才能共同营造长效卫生的公厕环境。”(记者段晓芳)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