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张家口要闻

小谷子大梦想 记全国人大代表、张杂谷之父赵治海

2017-03-08 16:59:35 来源:张家口日报

2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在赵治海推动下,张杂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解决了农户“种了谷子卖给谁”的大问题,不仅有利于确保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也解决了扩大种植规模的瓶颈问题。

其实,和谷子有关的事儿,从1982年至今,赵治海做的何止这一件。

产量低, 他想办法提高谷子亩产量;缺水,他研究如何让谷子抗干旱;盐碱地种不好庄稼,他想办法让张杂谷适应并增产……那小小的谷子,承载着他心中一个大梦想:“要让小谷粒成为百姓脱贫增收的金疙瘩,要恢复谷子的主粮地位,要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要把张杂谷种向全世界。”

为了这个目标, 他像一个一往无前、披荆斩棘的跋涉者,见山翻山,遇坡爬坡,无路开路,不仅攻克了谷子研究中一个个科研“堡垒”,更在张杂谷的种植、推广、销售、深加工、产业化等实际问题上不断探路,不仅拓宽了谷子产业链,更实现了物尽其用、“稻草变黄金”。

小谷穗变“大”迈出提产增收第一步

赵治海出生农家。小的时候,每到春天,总会看到大人们掰着手指头算要种多少亩地,能打多少斤粮。但一到秋天, 瞅着那扛回家寥寥可数的几袋粮食,就知道,这一年“富裕”又是一件太遥远的事儿了。

“咱们咋就能富裕呢?”小小的他曾这样问过大人们。

“一亩地多打点粮食咱就富了。”这样的回答深深印刻在他的心里,也伴随着他在河北农业大学的整个学习生涯。

1982年,赵治海大学毕业后来到张家口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那时,张家口市种植谷子面积近二百万亩,亩产不足140公斤,一些山区、半山区以种谷为生的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急需高产新品种问世,而在当时全国谷子的研究形势却不容乐观。

谷子研究最难的是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也就是谷子不育系的培育及解决繁殖方法和高产杂交种的选育。我国从60年代末就专门组织攻关进行研究,从中央到地方有20多个省市、30多个单位参加,但都没有成功的结果,多数单位放弃了这项工作。

没有成功的经验借鉴,顶着人们不解的眼神,赵治海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这条路。30多年,他全部身心都交给了科研, 交给了实验,交给了父辈那“提产增收”的期盼。

2000年,世界上第一个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张杂谷1号”诞生。“张杂谷”比常规谷子增产30%以上,诞生之初亩产就突破了600公斤,专家组称之为 “谷子杂交利用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2004年,赵治海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谷子抗除草剂杂交种“张杂谷2号”,解决了谷子除草费工的世界性难题;2006年,国家一级优质小米“张杂谷5号”创造了亩产660公斤的谷子高产新纪录;2007年再创新高,最高亩产达到810公斤。

当看到越来越多农民因增产增收露出笑脸时,赵治海觉得自己所有辛苦都值得。

“抻” 长产业链 让谷子有 “出路”

迈出谷子提产增收第一步后,赵治海 “出名”了,面对接踵而至的掌声、鲜花和荣誉,他转身又一头扎进谷子的世界里。

在传统种植中,谷子种植仍以一家一户为主,消费形式90%是小米粥,这样单一的形式使市场需求量受到限制,谷子就卖不上价格。同时,不能深加工,没有附加值,就会出现“谷贱伤农”。

怎样才能即可以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又让农民种了不赔,收入还能不断提高?赵治海说: “必须给谷子找出更多的消纳出路来。”

要想发展快,链条两头拽。从2012年开始,赵治海一直奔忙在为谷子找“出路”的路上。

2012年,北宗黄酒酿造有限公司成功推出“谷酒”。随后,赵治海经过考察和调研,又提出要将张杂谷“活储”到牛羊嘴边的设想。他说: “把张杂谷作为羊牛的饲料,人吃不了给牛羊吃,人需要时先供人吃,相当于把粮食储存在羊和牛的嘴边,这也是一种巧妙解决的办法。”

随后,在他的推动、联系和努力下,谷草粉、谷子面、谷子饼干、小米速食方便粥纷纷“亮相”。 “10斤细糠5元钱,做成1斤小米油可以卖到99元;谷子做黄酒要剩下许多酒糟,卖饲料一斤2毛钱,但将其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提取出,再制成饼干,一克可以卖到2元钱。”赵治海说。

“一定要把谷子做成更多更好吃的产品,不断增加其附加值。”为了实现 “张杂谷”种植面积扩大到2亿亩,恢复谷子主粮地位的梦想,如今的赵治海更忙更累了。

走出国门 让 “张杂谷” 香飘世界

让 “张杂谷”在世界各地发芽、结穗、产粮食是赵治海的另一个梦。

实际上, “张杂谷”早就于2008年进军非洲,当时在农业部国际合作司的支持下,张家口市农科院在非洲试种、推广杂交谷子。当年, “张杂谷”在埃塞俄比亚试种成功,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这一产量相当于当地主要粮食作物苔麸产量的3倍。

2009年,时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专程到张家口考察杂交谷子,建议在中国成立“国际杂交谷子培训中心”,并作为中国政府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核心项目在全球推广。

2010年4月,赵治海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应邀出席 “第四届世界饲料与粮食安全大会”,作了题为《让杂交谷子走向世界》的主题发言,为我国农业科研走出国门树立了典范。

2011年,张家口市农科院向埃塞俄比亚国家品种委员会提供的两个品种E7和E10通过埃塞的注册,完成了可以在埃塞俄比亚合法推广经营的法律程序。

2015年1月4日上午,在海南乐东“张杂谷”繁育基地,由张家口农科院、苏丹农业研究院杂交谷子研究中心共同建立的海南培训基地挂牌。这是河北省与非洲国家共建的首个 “张杂谷”研发机构。

之后,陆续又有一些非洲国家引进“张杂谷”。

如今, “张杂谷”正以其水旱两用、早中晚、春夏播齐备、在不同自然条件下都能收获丰收的优势,开始在世界更多的土地上发芽、结穗、产粮食。(记者段晓芳)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