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张家口社会民生

康进顺:让泥说话

2017-03-06 18:17:28 来源:张家口日报

“看似简单,其实捏泥人,讲究写意,不是规整的按照实物的比例一五一十地做出来,而是讲究神似,把人物的神态意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即可,融入的是创作者的情感和灵魂。但这个过程要长时间的酝酿,那个场面儿和人物都在脑子里闪现。”康进顺这样总结他的泥人及其创作过程。

淋漓尽致地表现

“我要让手中的泥人都能 ‘开口说话’。我坚持我要表达的东西,我从没退缩过或者改变过。我对自己所要走的路很执着。”说这话时,康进顺已经62岁了。

如果把时钟调回到17年前,2000年康进顺从银行内退,开始尝试进行雕塑创作。为什么会选择雕塑? “搞雕塑,要素描好、身体好,这两点自己都具备, 还有一点——泥巴可以反复使用。所以,我就选择了雕塑。”

从没有学过雕塑,康进顺决定踏入这个领域时,只是具备一些绘画、摄影基础,可以说是个门外汉, 他买来有关雕塑的书籍, 开始动手尝试。康进顺在实践中,感觉自己对人物的骨骼脉络掌握得不好, 他又买来解剖学的书籍。 学了做,做了不满意,毁了重做,一年他只是大年初一休息半天,其余时间全部在工作室里忙碌。

康进顺还记得自己的第一件雕塑作品是贝克汉姆。为了用雕塑传神地再现贝克汉姆冷酷的眼神、帅气的外表,他买来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从网上下载足球明星照片,从各个角度研究人物的面部骨骼特征,做好一个,不满意,毁了重新再做。渐渐地,他的雕塑作品有了质的飞跃,泥塑人物眼睛有神了,表情也变得丰富了,肌肉、线条也更加流畅了, 雕塑有了生命力, 达到了神、韵、气的统一。

熟能生巧是他的一个信条,所以他做了许多泥塑活计,在完成这些泥塑作品的过程中,他认真琢磨泥塑的技法,不断加以练习,基本的技艺越来越熟练,人物塑像中最难的部分——手和嘴的塑造不知不觉中也变得得心应手,塑造的人像越来越活灵活现。

历经磨炼见功底

2005年的一天,几位客户辗转打听到康进顺的住址,他把客人领到摆满雕塑作品的地下室。但他们连一分钟也没呆,“这种环境能做出好作品?”丢下一句话,头也不回就走了。

而康进顺在12平方米的地下室里,度过了近10年的创作时光。阴暗潮湿的小屋里弥漫着轻柔的音乐, “音乐给我带来创作的灵感。 在优美的旋律中, 制作自己喜爱的塑像,是一种享受。”

有些雕塑,尤其是在制作小的人物头像时,康进顺用右手使雕塑刀,特别是在雕琢人物左眼部位,细节处理不到位。他就有意识地去锻炼左手,平时拿筷子,用刻刀都用左手。在反复的练习中,康进顺的左手在雕刻中也能运用自如。

一轮又一轮的艰难跋涉后,雕塑作品从不像到像,从表面像到有了神韵,多年下来,他已买了300多吨材料,做了毁,毁了做……就这样循环往复,创作的伟人像、关公、欧洲名人等各种雕塑人物近一万个。多年的雕塑实践,为康进顺奠定了扎实的雕塑造型基本功,掌握了用现代材料语言,进行雕塑创作技能,圆雕、浮雕作品也是出神入化。

历经磨炼,康进顺的眼力变得很 “毒”, 看人几眼,就能记住这个人的五官特征,回来就可以做出个雕塑来。而没见过面的人,只要能提供正面、大侧面、45度角3张头部照片,康进顺照此做出的雕塑就可以让人满意。常有顾客慕名而来,还有的老年人,拿着自己20出头的照片来,请康进顺为他做自己年轻时的雕塑。

有定生慧的追求

雕塑重个性,没有个性的雕塑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想在有限的人生中,尽量多投入艺术创作,多留些东西下来。我就很高兴了。”康进顺说。

每天早晨他从家里出来,中午匆匆吃口饭,晚上10点才回家。除了在工作室忙碌, 康进顺还有个爱好,逛旧书摊,看到上面有专业杂志都要买回来,哪怕上面有张小小的照片也不放过。“因为准确地把握人物,雕塑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头像,需要各种角度的照片。”

艺术没有止境,为提高技艺,康进顺曾到天津美院找过专家,请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导,专家评价:康进顺的雕塑已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物的五官抓得很准。

如今,康进顺在古玩市场院内创办了广隶雕塑工作室, 满室雕塑作品, 形态各异, 光彩夺目,特别是人物雕像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特别是最近几年,康进顺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佛像作品的创作上。

“有定无慧则为痴,有慧无定则为狂”。 他在一次次创作中理解到这句话的精髓,面对这样纷繁复杂的现实, 要保持镇定才能产生智慧。“我希望小到面对创作的雕塑,大到面对我自己,我都能镇定,都能有耐心。”(记者郝莹玉)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