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张家口社会民生

胡卫民:环卫一线话今昔

2017-03-02 17:50:37 来源:张家口日报

43岁的胡卫民至今还对儿时的往事记忆如新。

父母都是环卫工,每天早晨睁开眼睛,家里就只剩下他和哥哥,两个人要么饿着肚子,要么剩菜饭凑合一口,从没吃过一顿热乎早点。

上世纪80年代, 路边还都是铁皮垃圾箱,由于开放式的垃圾清运模式,二次污染较大,为了不影响市民生活,父亲每天只能上夜班,开着解放自卸车,到了垃圾箱跟前,大伙儿就拿着铁锨一铲子一铲子把垃圾铲进去, 夏天馊水四溅, 冬天垃圾飞扬,每天回家就像在土里滚过一遍。母亲负责清扫,早上4点半就出门,推着人力三轮车,车里放着扫帚簸箕,风雨无阻,母亲每天推着三轮车费力爬坡时佝偻的背影一直清晰地印在胡卫民的脑海里。

接过父亲的“扫帚”

1993年冬天,19岁的胡卫民接过父亲递过的扫帚,来到了桥西环卫处,成为一名环卫工。

从装卸工做起,他体会着父母的辛苦。

晚上8点, 街上已经没什么行人,千家万户的窗口亮起灯光,正是一家团圆休闲的时刻,而此时,却是胡卫民一天工作的开始。

胡卫民仍记得第一天上班的情景, 裹上厚实的军大衣, 拿上铲子、扒犁坐上垃圾车出发,300多个垃圾箱的清理就是他们一晚上的工作。寒冬腊月,鞋底子冻得硬邦邦,风吹在脸上就像刀子割,垃圾箱周围,污水和着垃圾结了一大片冰, 一铲子下去, 塑料袋、 垃圾、 炉灰扑面而来,眼睛、嘴巴、鼻子弥漫着灰尘,连气都喘不上来,转眼间崭新的军大衣就蒙上了一层灰。

胡卫民就这样投身到别人眼中又苦又脏又累的工作中,时间久了,其中的辛苦他早已习以为常,而最让他不适应的是日复一日的夜班,时差让他渐渐疏远了亲朋好友,日子显得特别孤独。

亲历第一次机械化清运

2000年,环卫工作迎来了第一次变革,桥西环卫处首次引进垃圾压缩车收集居民生活垃圾,并开始逐步取消主次干道的垃圾箱。

垃圾压缩车刚开到环卫处,大家都赞叹不已。封闭式运输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垃圾收运过程中二次污染的问题,胡为民也终于有机会告别夜班了。

第一次白天跟着垃圾压缩车去收运垃圾, 胡卫民和同事们倍感新鲜, 就连路过的市民都停下来围观。车辆被涂成蓝白相间的颜色, 干净漂亮, 后背背了一个大壳子, 只要一按操作钮, 就能放下一个翻斗,大家把垃圾铲到翻斗里, 垃圾压缩车就能自己把所有的垃圾都吞进肚子里, 不再像以前风一吹就漫天飞垃圾, 车上也没了能把人熏得直冒眼泪的酸臭味。

胡卫民坐在崭新的垃圾压缩车里,穿梭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看着窗外许久未见的热闹景象,一种身为环卫人的骄傲感油然而生。

坚定地沿着父亲的路走

学习新技术,向居民宣传新处理方式的益处……胡卫民开始全心投入到居民垃圾集中清运的“革命”中。

可就在此时,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胡卫民——父亲在工作岗位上突发脑溢血去世。

“之前父亲的身体就已经不好了,从一线转岗,每天上夜班在垃圾中转站守夜,病退手续都办好了,我想让他在家休息,他却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16年, 胡卫民至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悲伤不已。

2001年5月7日清晨,如平常一样,工友到垃圾中转站接班,敲了半天门却不见有人来开,一种不祥的预感陇上心头, 工友一边通知胡卫民,一边想办法破门而入,等胡卫民赶到时, 抱在怀里的只是父亲冰冷的身体,而父亲兜里还揣着已经办好的病退证明。

这些年来,胡卫民一直被父亲的精神激励着,从装卸工到补胎房再到清扫队,工作岗位换了又换,他从没有迟到早退,带病坚持工作,处处以身作则。

“我手里的扫帚是父亲传给我的,我不能愧对他一辈子的坚持。” 胡卫民眼角噙着热泪对记者说。

京张环卫一体化来临

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携手共迎冬奥……时间一晃到了2016年, 让胡卫民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听着十分高大上的名词,正以最触手可及的方式,改变了他的生活。

这一年,京张环卫一体化正式落地, 京环桥西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全面接管桥西区环卫工作。

此时,胡卫民从一个毛头小伙子长成了成熟稳重的中年汉子,并当上了清扫二队副队长,说是副队长,却从没有脱离过一线劳动,每天除了负责三四十名环卫工人的日常考核,他仍是扫帚不离手,到环境死角帮忙清扫,遇到下雪等特殊天气,他比普通工人还要忙碌辛苦。

去年11月20日,张家口市迎来入冬以来首场大范围降雪,市区降水量达2.9毫米,积雪厚度3厘米。

21日凌晨两点,大地已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羽绒被, 天地间万籁俱寂, 只有铺天盖地的雪, 越下越大。此时,胡卫民和同事们在路上已奋战近7个小时,他随着撒布机在辖区内播撒融雪剂,道路狭窄且坡度大,湿滑的地面让人一刻也不敢放松,他紧张地盯着路面,机器运作的声音在空旷的夜里格外刺耳。 “公司要求天明见路,雪刚下,又是晚上没有车,这个时候正是撒融雪剂的关键期,天亮前一定要把主次干道都撒完。” 胡卫民说。

天刚蒙蒙亮,他又和清扫队员们一起铲除积雪,与往年不同的是,公司引进了全新的除雪车,前面的铲子可以紧贴地面,将车行道的积雪一次性除清,后面同时播撒融雪剂,车身下还可以安装铁刷子除冰,将车行道清理得干净又彻底,大大减少了人工作业的负担。有了更多的精力,胡卫民便开始协调队员们清理便道。清晨7点半,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此时便道已经基本见到路面了, “太好了, 走路放心了。” “环卫工真是辛苦了。” “……” 听着行人赞赏的话语,胡卫民感觉就像同公司一起经历了一场严酷的考试,而一切都没有白费, 最终他们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希望将扫帚传下去

如今,京张环卫一体化已经实施一年了。 更高的要求, 更透明的制度, 更优厚的待遇, 更先进的设备……胡卫民看到了环卫工作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眼前的世界更开阔了。

“其实除了硬件上的而变化,真正带给我震撼的是理念上的变化。”胡卫民深有感触地说。

“以前, 说起环卫就是扫大街的,干着最简单、最底层的活儿,但其实我们的工作只是环卫产业化发展的链条中最基础的一环,它的背后有着更庞大的内容, 从垃圾无害化处理,到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这才是整个产业发展的方向,潜藏着巨大的价值。今后,在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 哪怕只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他的社会地位和价值都将获得提升……”胡卫民翻出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工整地记录着培训时总经理讲过的内容,也许这些内容对胡为民来说还有些高深难懂,但他却隐约看到了未来的轮廓, 他为此激动, 为此骄傲,并坚信着这一天的到来。

“我希望,我能把这些理念告诉身边更多的人, 将手里的扫帚传下去,让更多人热爱环卫这个行业,更让他们跟我一样, 相信它美好的未来。”胡卫民说。(记者王映华 通讯员王雅幸)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