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县武家沟镇东窑沟村:窑火传承千余年

2016-11-08 14:39:55 来源:张家口日报 责任编辑:张云
深秋的午后,沿着涿鹿县武家沟镇东窑沟村里的古道徐步而行,青砖古巷、陈窑清幽,斑驳的陶片墙、光滑的石板路……每个角落都充满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古村窑沟韵千年,卧畔桑干群峰环。

    土瓦青砖随风逝,陶艺精湛代相传。

    深秋的午后,沿着涿鹿县武家沟镇东窑沟村里的古道徐步而行,青砖古巷、陈窑清幽,斑驳的陶片墙、光滑的石板路……每个角落都充满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据县志记载,汉代上谷郡太守景丹为在本郡建窑制陶,亲率部下出寻,发现此地土质粘润筋骨,便命人驻扎,建窑烧陶,遂成村落。如此算来,东窑沟村的制陶历史已有上千年。宋元时期,此地制陶作坊开始形成规模,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时期。据传,当时东窑沟家家制陶,手工作坊达一百多家,运送产品的骡马数千匹。运输车马日夜不停,各行业都因制陶而繁盛。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东窑沟制陶手艺代代相传。

    现在的400多户村民,仍旧大多以制陶为生。村里随处可见的,用黄土、石头和瓷器碎片堆砌成的房梁、院墙、台阶,和由泥土打成的土房向世人讲述着传承千年的故事与传奇。

    村中央,有一处现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古民居侯家大院。该院坐北朝南,主房是硬山式正房五间,青砖灰瓦,高起脊一条檐,猫头瓦至今保持完好。东南设“巽子门”,门楼高大,砖雕精美。梅花鹿、喜鹊登枝寓意“福禄寿喜”。大门外是照壁花墙,院落、房屋结构均按传统规制。

    像这样的明清古建、古陶窑遗址、遗迹,在东窑村还有许多。但令人惋惜的是,很多遗存于世的古窑,经技术革新逐渐衰落,经风雨侵蚀,已是残垣断壁、荒草没膝。如今,尽管是华北地区为数不多保护和传承较为完整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东窑沟制陶技艺”发祥地,能全面掌握剁泥、捏坯、装烧等工序的匠人,也已寥寥无几。2013年8月,东窑沟制陶技艺被涿鹿县文广新局列为县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手转动石盘,一手捧住软泥,只需三五分钟,瘫软的泥胚就在工匠手上变成了挺拔的罐子,东窑沟制陶技艺第十八代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侯占高满头白发,神态安详而沧桑。

    “我祖辈都是制陶艺人,受到父亲制陶技艺的熏陶,我从小就对陶瓷艺术特别迷恋。”68岁的侯占高说,他15岁和父亲学徒就与制陶结下了不解之缘。50多年来,通过到唐山、景德镇等“瓷都”学习取经,他已经将采集原料、粉碎、制泥、半成品制作、装烧等制陶工序练习的炉火纯青,并且对产品设计、烧制工艺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新中国成立后,东窑沟手工业作坊全部收归集体成立了涿鹿县陶瓷厂。制陶技术从手工作坊到半机械又到流水线,产品也在传统的粗陶工艺基础上又开发了缸瓦产品。现在,东窑沟主要生产专供牛栏山和红星二锅头的陶瓷酒瓶。

    时代变迁、技术进步,但陶瓷窑火生生不息,东窑沟村的陶瓷历史也在这里不断延续。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一个传承千年的陶艺小镇成为全村人值得期待的明天。(实习记者王松 记者宋维根 通讯员郭颖晖 李艳彬)

相关新闻

永年美丽乡村:环境美如画 产业强支撑(组图)

2016-11-08 10:23:46

今年以来,永年区认真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安排部署,超前谋划、以动为先,在强力推进15个省重点村的基础上,高标准启动了涵盖市级广府片区、市级北郊片区、区级佛山片区和标准件产业小镇在内的80个重点村建设。

邱县新鲜庄:用美丽乡村留住乡愁(组图)

2016-11-08 09:47:05

新鲜庄通过新成立的新生农宅旅游专业合作社盘活农民闲置资产,“老宅新用”,在很好地保留了农村气息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闲置资源的再收益。

石家庄市领导调研平山县美丽乡村建设

2016-11-07 17:23:27

11月2日,市委副书记张泽峰到平山县调研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时强调,要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肥乡区领导调研指导美丽乡村和城建工作

2016-11-07 09:37:35

10月31日上午,区委书记殷立君、政府区长赵洪山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深入到申营村、邓庄村、刘寨营村、田寨村和万浩新城项目等地,调研指导美丽乡村和城建工作。区领导许玉义、韩峰、王运成参加相关调研活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