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贵:上万件“老物件”展示历史传承民俗

2016-08-07 11:11:02 来源:张家口晚报 责任编辑:张淑梅
涿鹿县张家堡镇沙梁村有一个 “河北省涿鹿县民俗文化博物馆”,收藏着上万件的“老物件”,这些“老物件”小到针头线脑、锅碗瓢盆,大到笸箩扇车、犁杖车轿。馆主是涿鹿县小有名气的人称 “破烂王”孙玉贵。

 

    “这是老柜子,这是老农具,这是扇车,这是独轮车,这是车轱辘,这是风箱,这是马灯,这是马车,这是座钟,这是铜壶,这是刀、铲子、斧子等生活用具,这是算盘,这是秤、秤砣……”

    涿鹿县张家堡镇沙梁村有一个 “河北省涿鹿县民俗文化博物馆”,收藏着上万件的“老物件”,这些“老物件”小到针头线脑、锅碗瓢盆,大到笸箩扇车、犁杖车轿。馆主是涿鹿县小有名气的人称 “破烂王”孙玉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孙玉贵醉心民俗物件,乐此不疲,演绎了一个农民“收藏家”三十多年与“破烂”结缘的故事。

    孙玉贵今年56岁,中等身材,土生土长的涿鹿县张家堡镇沙梁村人,中等身材,语言干练,脸上写满了生意人的智慧与精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咱们这农村开始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包产到户后,干完地里的活,自己可以干点想干的事儿。 ”孙玉贵说,从1982年起,他开始推着一辆大28自行车,后面带着一个筐,到十里八村收猪、羊、兔等动物皮毛。

    “有一次,我去蔚县收皮毛,花3毛钱收了一个老式的绿色烟嘴,一个南方人跟我说这是翡翠的,花10块钱卖走了,我从中受到启发,老物件大有文章可做。从那以后,我便在收皮毛的同时也开始收民俗物件,什么锅碗瓢盆、钟表灯具,只要是看着像老一点的,或者觉得稀奇古怪的东西就都收下。 ”孙玉贵说,从1982年至今,已经整整走过了34年的收藏历程, 现在已经爱上了这个行当,让丢也丢不下了。

    1998年,随着“老物件”越收越多,他家里住的三间房房前屋后,家里家外全都摆放满了,大约有6000多件。广东的客商也是三天两头来电话催货,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这使他更是看到了民俗文化的发展前景。于是,他决定建立一个民俗文化博物馆。把这项收藏事业做大做强。

    1998年,孙玉贵买下了自己家后边的独院,稍微作了简单装修后,就开始把他的6000多件“老物件”搬了进去。 于是,“河北省涿鹿县民俗文化博物馆” 就这样落成了。

    “我把所有的老物件,都给他们分门别类地挑选出来, 比如,把马灯摆在一起,把磨盘摆在一起,把坛坛罐罐摆在一起,把收音机摆在一起,把扇车摆在一起,把生产用具摆在一起,把生活用具摆在一起……这样一来,看上去既整齐又成规模,挺有意思。 ”孙玉贵说。

    “河北省涿鹿县民俗文化博物馆”,真是名不虚传。南墙根是一排陈旧的箱子和柜子,上面摞满了旧时用的筐篓和各式各样耙地用的农具,院中排放着纺车、 扇车、石雕、碾盘、轱辘、风箱等五花八门的物品,窗檐下数不清的瓶瓶罐罐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弥漫着一种古朴的气息。

    孙玉贵最喜欢收藏“马灯”,在柜子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灯,没有重样的。当时还没人收购的时候他就攒了上千个,后来精心挑选120多种进行收藏。这些东西可遇不可求,一旦错过了,想碰也碰不到了。

    2006年秋天,收破烂的人发现县城南边一个村子里有一个浇水的辘轳,是双人使用的,他当时正在修理东西,听了之后立刻放下手里的活。收购的时候,即便有些东西坏了、破损了,孙玉贵也要买回来。他说,虽然收购的东西很多,但是重样的非常少,即便是同一个东西当时很流行,但是留到现在的也是非常少了。

    孙玉贵也收藏了不少大物件,寄存在邻居家的院子里。 2008年春天,他在阳原看到一辆旧时的马车,因为太大了,雇个大车拉回来的,没地方放,因为门口太窄,最后把两个轱辘卸下来才给放进来的。旁边还有一辆旧时民间拉粪的车,木头已经有些腐朽。 “这些都是不多见的,电视里才能看到,我把它收藏起来要让人们了解过去的生活。 ”孙玉贵说。

    孙玉贵觉得像打麻绳用的那个东西,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没见过,留下来以后可以给子孙讲讲,还有武大郎挑着卖炊饼的圆筒,看着就怀旧。把久远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过去。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俗文化,近年来,他与人合伙在离村不远的地方,建起了龙池山庄,成了一个当地的旅游景区,如今正是景区的旅游高峰,在景区内,建起了一个占地300多平方米的“民俗文化展示厅”,展示了上千件民俗文化“老物件”,孙玉贵说,申冬奥成功后,来涿鹿县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城市人看了“老物件”后,有一种新奇感,农村人看了老物件后,有一种怀古的情愫。

    ■ 入选理由

    从骑自行车到骑摩托车, 到开三轮车, 到开大卡车搞收藏,再到如今已经有了轿车, 拥有了和人合伙经营占地98亩的龙池山庄, 山庄内有占地300多平方米的 “民俗文化展示厅”,里面阵列着上千件的 “老物件”, 成了游人观赏农耕文化的好去处。 30年来,他跑遍了全国10多个省市,投资近百万,珍藏了300多个收藏品种, 带动了周边许多农民也进行民间收藏。

    ■ 记者感言

    虽然孙玉贵只上到小学五年级,但是这么多年接触民俗物件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说起收藏物件的来历头头是道, 俨然成了涿鹿民俗文化收藏领域的带头人。 他因为热爱,所以执著, 30多年走过的收藏路, 历经艰辛。 上万件 “老物件”, 见证了孙玉贵对民俗文化的热爱, 孙玉贵的事迹告诉我们:付出越多, 收获越大。(记者张进宝 梁涛 文/图)

相关新闻

广平农民收藏数千件老物件

2015-10-13 16:40:17

旧纸币、旧粮票、旧锅碗瓢勺、各种时代的农具让人感觉置身于一个民俗博物馆。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些老物件的主人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