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大爱报党恩 涿鹿县大河南镇敬老院长王伯

2016-07-01 17:48:15 来源:张家口日报 责任编辑:张云
他是兢兢业业的忙人,33载忙忙碌碌,把爱奉献给敬老院里“没有血缘的亲人”;他是总有办法的能人,开荒种菜,还自创一套“王氏手语”与语言障碍的老人们交流;他是远近闻名的好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沉甸甸的责任和无限的忠诚;他用实际行动践行 “两学一做”,争做时代先锋。他就是涿鹿县大河南镇敬老院院长,共产党员王伯。

    他是兢兢业业的忙人,33载忙忙碌碌,把爱奉献给敬老院里“没有血缘的亲人”;他是总有办法的能人,开荒种菜,还自创一套“王氏手语”与语言障碍的老人们交流;他是远近闻名的好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沉甸甸的责任和无限的忠诚;他用实际行动践行 “两学一做”,争做时代先锋。他就是涿鹿县大河南镇敬老院院长,共产党员王伯。

    兢兢业业的忙人

    天蒙蒙亮,薄纱一样的晨雾笼罩着敬老院。王伯像往常一样起床,收集各房间的尿桶倒到院子外边;伺候老人起床,穿衣、洗脸;晾晒尿湿的被褥、清洗尿湿的床单……而此刻,收拾停当的敬老院“院民”们陆续拿着饭盆儿坐在饭堂桌子前,等着开饭了。

    大河南镇敬老院在涿鹿县的深山区,因为条件艰苦,没有人愿意到这里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34岁的王伯来了、留下了,这一留就是33年。33年里,王伯做饭、洗衣、端屎、接尿,他把每位到这里的老人都看成自己最亲最亲的人,用自己默默无闻的忙碌换来了老人们的安乐,在大河南镇,人们说敬老院是老人们的乐园。因为,那儿有一位好院长。

    “老人太可怜了,有的无儿无女,有的瘫痪在床,这活儿是苦是累,但总得有人去做。”初见王伯,满头的白发和满脸深深的皱纹让他看上去格外苍老,一身深蓝色的粗布衣服,一双黑色的布鞋,衣着和语言从里到外透着朴素。

    敬老院里的老人多数身体不好,王伯对每一位老人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刘明老大娘身体很差,王伯对她比自己的母亲还亲。有一年秋天,老人连续36天没有大便,肚子鼓得像脸盆一样大,吃了药也不见效果,憋得她用头直撞墙。王伯用手蘸上麻油连续三天十一次为老人把硬的像石头的大便一块一块地掏出来,老人得救了,她见人就说:“我一生无儿无女,王伯就是我的好儿子,要不是他,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王永全老人下肢瘫痪、李德昌老人患有智力障碍,他们大小便失禁,一天要换5、6次裤子,王伯从来不生气,裤子脏一条王伯就洗一条,让老人们保持干净。

    敬老院院子里,刚刚洗过的衣服被褥迎风招展,可在洗衣房里,半自动洗衣机却蒙着一层灰。

    “屎裤子、屎褥子不能用机器洗,一来洗不干净,二来把洗衣机弄臭了不好洗。”王伯说,以前,敬老院没有洗衣机,所有的衣服、被褥都是他一点点手洗的。后来敬老院配上了洗衣机,可王伯还是习惯手洗。说着,王伯笑着搓了搓手。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手掌布满厚厚的老茧,因为冻疮开裂的口子已经不能愈合,手指显得粗了很多,指节因常年劳动早已变形,指甲也微微凹陷……

    “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天敬老院没有自来水,他就到附近的水塘砸开冰洗。塘里的水冰冷刺骨,可王伯一天也没有让我们穿过腻歪衣裳,盖过腻歪被子。”敬老院的老人们说起这些,许多老人眼里噙满了泪花。

    总有办法的能人

    时至今日,作为最早挖掘王伯故事的媒体人之一,涿鹿电视台的杨波还对他记忆犹新。杨波说,“日常难免遇到各种困难,这时候,王伯似乎总有办法一一解决。”

    为了改善老人们的生活条件,王伯自己动手开垦荒地。敬老院附近地里的石头多,他就用镐刨、用锹铲,用小车把石头一车车运到别处。手上的血泡磨起一个又一个,他硬是在乱石岗中开耕出近3亩耕地。如今,这片敬老院门前的 “小菜园”,蔬菜繁茂、生机盎然。

    涿鹿县南山区区委宣传部负责人刘树桐介绍,王伯在这些地里种蔬菜,夏秋两季新鲜蔬菜不断,吃不了的就做成一缸缸腌菜,冬天也就有了菜吃。

    “凡是集上能买到的菜,这里差不多都有。为了种好这些蔬菜,王伯和敬老院的老人们一有空就领几个人去锄草、浇水。看到长势旺盛的蔬菜,老人们总是乐滋滋的。”刘树桐说。

    敬老院很多老人因为年龄大了或者身体有残障很难和外界交流,遇到困难时沟通不顺畅,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便于沟通,王伯自编了一套“王氏手语”。有时候,只要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独特的表情,王伯就能获知老人们的想法和要求。

    王伯的努力老人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年秋天,蔬菜快收获的时候,他每天晚上都去菜园子里看菜。一天早上4点来钟,王伯在院子里看到一位重病的老人来回溜达,见到王伯,老人告诉他,自己年纪大了睡不着,王伯太累了,需要多休息。王伯说,遇到困难时,他只要想到这些,就充满了力量。

    远近闻名的好人

    在大河南镇,一提到王伯,大家都知道他孝顺。当初去敬老院工作时,王伯对母亲说:“娘啊,我白天在那里上班,晚上回来陪您。”可到敬老院后,王伯白天黑夜地忙,好几个月都回不了一趟家。有时老母亲想他了,就让儿媳妇陪着她到敬老院去看王伯。

    “有一年过年,我让儿媳妇到敬老院找他,说我生病了,让他赶紧回家!”王伯母亲说。王伯心急火燎地刚赶回了家,刚到家门口,就接到敬老院的电话,说有一位老人得了脑血栓,王伯看母亲没事转身就走。没等他迈步,妻子拦在了他的身前叫喊起来:“王伯,你是院长你伟大,可娘整天想你,叫你回家只看一眼就走!咱娘算是白疼你了!”

    王伯再赶到家时已是第二天早上6点,母亲已经睡着了。他悄悄地坐在母亲床前,母亲好像知道儿子回来似的,睁开眼拉着王伯的手说:“儿啊,你忙你就去吧。不用担心我,娘就是想你了!”“娘啊,儿现在不光是您的儿了,还是敬老院那些孤寡老人的儿啊!”他趴在母亲床前放声痛哭,多少年的劳累,多少委屈,多少辛酸,全都化作泪水。

    33年间,王伯一个人既当院长,又当炊事员、服务员、护理员、采购员,先后照顾老人80多位,并为24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每年的清明节,农历十月初一和每个去世老人的周年祭日,王伯都在院子里摆上他们的遗像,纪念这些曾与他一起生活过的老人。

    而今,大河南镇敬老院已经成为“省甲级敬老院”,王伯也年过花甲。由于工作实绩突出,近年来,王伯先后获得省农村五保敬老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省农村五保敬老工作模范院长、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爱民模范”、市“善行河北情暖张垣”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王伯很淡定。他说:“人走到人世间,人格上都是平等的。由于后天的一些事情造成了一些老人无儿无女。大家年轻的时候都风华正茂,年老之后心里会不太好受了。大家来了敬老院,我就希望可以像儿子一样孝顺他们,让老人们有尊严地活着。有党的关怀,我们心里越来越踏实,相信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记者吴建巍 通讯员李淑艳 郭颖晖 摄影梁涛 李文韬 宋丽)

相关新闻

中央文明办发布6月“中国好人榜” 网民盛赞身边好党员

2016-07-01 08:30:38

中央文明办30日在浙江舟山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发布6月“中国好人榜”。

让“好人精神”直抵人心

2016-06-29 16:05:32

当“好人文化”能够感染每一个人,那么,“好人”就不再会是“盆景”,而会成为最美的“风景”

3-4月份“保定好人”名单揭晓

2016-06-27 18:15:51

6月23日,保定市文明办组织召开3-4月份“保定好人”评选会议,20名(团体)“保定好人”名单揭晓。

5月份“邢台好人”名单揭晓

2016-06-24 10:24:00

据悉,“邢台好人”评选范围为邢台本地人或在邢台生活、工作的外地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