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脱贫攻坚看点:"六个精准""五个一批"

2016-01-29 16:33:11 来源:张家口日报 责任编辑:颜晓丽
张家口市是河北省及北京周边地区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2011年底,全市共有贫困人口100多万人。数字的背后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时不待我的紧迫感。

   核心提示

    张家口市是河北省及北京周边地区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2011年底,全市共有贫困人口100多万人。数字的背后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时不待我的紧迫感。

    “十二五”脱贫攻坚战役实施以来,我市围绕“到2020年,稳定实现脱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不断加大脱贫投入,积极培育增收产业,切实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自身活力,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我们已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脱贫工作就要切实把扶持对象搞精准、项目安排搞精准、资金使用搞精准、措施到位搞精准、因村派人搞精准、脱贫成效搞精准,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全市贫困群众‘三年稳定脱贫、五年同步小康’。”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条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脱贫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脱贫方向更加精准、脱贫模式更加优化的精准脱贫之路正在我市越走越宽。

    摸穷底

    精准配置脱贫资源

    脱贫攻坚说到底就是要先摸清“穷底子”,知道哪儿最穷,穷在哪儿,才能保证“靶向精准”。

    近年来,我市以贫困村为基本单位,设立村级信息监测管理系统,逐户建立贫困户收支台账,常年记录,每年底在村内公示,接受监督。各县也建立了贫困户信息监测管理专门机构, 动态监测贫困村脱贫项目实施、脱贫任务完成、收入增长以及脱贫目标实现等情况,实现了“五清”,做到了“六有”,即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账,有增收计划和脱贫时限,真正做到了把贫困对象摸清找准。

    经过努力,目前,全市1723个重点村和1991个非重点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建档立卡。

    这些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村成为脱贫工作主要对象,各类社会脱贫资源正不断向这里精准聚集。

    蔚县暖泉镇是市委组织部工作组定点脱贫单位。2012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工作组先后进驻暖泉镇西太平庄村和风水庄村开展定点帮扶。2015年,又作为驻蔚县脱贫工作队队长单位在暖泉镇西下官村和西辛庄村定点帮扶。工作中,工作组充分考虑全镇“古堡文化、民俗表演、田园风光”的总体规划,集中时间开展调查研究, 广泛听取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制定了符合地方实际的精准脱贫思路。

    针对贫困村生产条件差、产业无特色的问题,市委组织部工作组先后争取资金150万元,打机井3眼,铺设节水管网5600米, 新增水浇地1300亩;新建6个多功能日光温室大棚;积极争跑农业开发项目,实施土地整理650亩, 铺设输水管道3000米,修砂石路1800米,栽植行道树600株。 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两室”不健全、行路难、村容差等问题,投资30万元,新建了6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97平方米多功能配套用房;投资7.5万元建设60平方米卫生室,为村委会配备了计算机、投影仪、电视机等设备,修建了1200平方米村民文化广场,并安装了照明灯和健身器材。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帮扶期间,我市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组积极与帮扶村广大困难群众结成对子,与帮扶村干部群众谋划发展思路,引进项目资金,真正做到了帮最需要帮的人,扶最需要扶的点。

    拔穷根

    精准培强特色产业

    产业发展是精准脱贫的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坚持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才能保障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张北县以产业脱贫为抓手,制定了“一区三带”战略,即:现代农业示范区,东部设施农业产业带、西部舍饲养殖和旱作农业产业带、中部高效农业产业带,依据产业脱贫规划,重点培育了蔬菜、甜菜、奶业、肉业、薯业、燕麦、特色杂粮等八大脱贫产业,成为了富民强县的特色主导产业。

    节水蔬菜种植是尚义县产业发展的名片,位于七甲乡和八道沟镇境内的2.4万亩集中连片节水蔬菜种植是这张名片最为靓丽的风景线。随着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略的推进,把七甲、八道沟这两万亩节水蔬菜种植基地打造成现代农业园区成为了尚义脱贫工作的重头戏。按照“园林式布局、高科技引领、精深加工带动、品牌化营销”的思路,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这里已形成了水电路配套完善、林田网布局合理、种加销功能齐全的大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雏形。园区分核心区和辐射区两部分,2个乡镇、10个贫困村4869个贫困人口因此直接受益,带动周边1.2万人实现增收。

    ……

    风光无限在张垣,生动的实践何止这些?截至目前,全市共争取省以上财政专项资金3.6亿元, 围绕40条产业带,发展中药材、食用菌、杏扁等特色产业品牌村56个;整合各级各类资金发展露地蔬菜投入13.98亿元,设施棚室建设投入8.37亿元,养殖场建设投入14.76亿元,林果业投入2.65亿元,药材业投入0.64亿元;把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现代园区和家庭手工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亮点典型不断涌现。

    解难题

    精准破解资金瓶颈

    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离不开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只有疏通金融血脉,发挥资金融通的作用,才能使脱贫攻坚精准有力。

    万全区曾是“农户贷款示范县”。为破解贫困农户缺少发展资金这一难题,万全将财政脱贫资金与金融信贷资金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设立了向农户实施的“设施农业专项贷款”、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的 “金融脱贫富民农户贷”、专门为农村妇女设立的小额信贷脱贫 “农户自立服务社”、针对企业、合作社设立的“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基金”,以及服务于贫困村农户的互助金 “脱贫互助社” ……2012年,当时的县政府还投入2000万元,在县农商行设立了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专户,以1:5比例撬动银行贷款1亿元支持脱贫攻坚,主要为域内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种养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三年来, 共发放设施农业专项贷款6000多万元,扶持900多农户,建成养殖小区200多处, 发展设施棚室9000多个,促进农户人均增收1500元。

    万全仅仅是全市金融脱贫的一个缩影。2015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当时的宣化县产业贷示范县和万全、怀安县农户贷示范县试点工作,建立风险补偿金管理运行机制,努力探索金融脱贫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并建立了脱贫小额信贷统计考核制度。当时的张北、阳原、宣化和崇礼4县成功争取农户自立服务社小额信贷项目,占全省2015年度项目县个数的44.44%。全市除康保县外,农户自立服务社试点工作实现了全覆盖。

    同时,中央彩票公益金有力促进了贫困村小型公益事业建设和整村推进工作,是对财政脱贫资金使用局限的有效补充。今年,张北和阳原县成为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项目县,蔚县成为项目巩固县(全省共2个), 三县共争取资金3000万元。到目前,彩票公益金项目对全市贫困革命老区县实现了全覆盖。

    创机制

    精准提升脱贫效益

    小关村是阳原县桑干河南台地上一个既没资源又没区位优势的偏远小村,全村188户、547口人, 村里1000多亩旱地种了杂粮杂豆,没有像样的支柱产业,曾让脱贫攻坚无从下手。

    “先是脱贫资金一下来就给村民平分,后来又改成发放‘周转牛’‘周转羊’,本意是让老百姓搞养殖赚钱,可没几天一些人因为手头紧就卖牛卖羊,穷还是穷。”小关村村书记说。

    2012年,小关村得到省知识产权局帮扶资金50万元。根据以前很多老百姓养过羊、有经验、易接受的实际,小关村决定建起养羊合作社,把上边的资金变成股份分给老百姓,特别是要分给那些鳏寡孤独、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带着他们一块致富。

    合作社股份每股5000元,分为3种类型发放给农户: 一种是补贴股,利用扶贫资金给特困户补5000元,贫困户补4000元,其余农户补2000元,每户只补贴一股;一种是集体股,给贫困户补贴后,剩余的帮扶资金和集体土地流转收入给村集体入股;一种是创业股,老百姓想多买的不享受补贴,每股还要多交300元的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为了防止股份过于集中,合作社还规定每户最多只能买80股。合作社很快就筹集启动金41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肉羊养殖园区。这年下来,不少农户就分到了钱。

    尝到甜头的小关人,又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不到一年功夫,小关建起了209个春秋式蔬菜大棚。政府用脱贫资金给贫困户入了股,一棚入一股,一股3000元。当年,种植户户均纯收入6000多元,合作社还为贫困户增加了2万多元的救助金。第二茬种植的架豆, 户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骄人的收入映红了小关人的笑脸。

    小关村股份合作共富机制解决了资金短缺板块。使各类脱贫资金得以有效整合,避免“撒胡椒面”和“救急不救穷”现象,变“输血式”为“造血式”扶贫,正是全市创新机制,实现广大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一个缩影。2015年以来,我市重点推广了赤城县“五位一体”、阳原县“股份共富”、蔚县 “工农联建”、张北县 “园区带动”、当时的崇礼县“示范引领”、当时的万全县“财政担保”等脱贫攻坚新机制。多种机制消除了阻碍脱贫的顽症,推动了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构建出了一条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之路。

    2016年张家口脱贫攻坚工作看点

    “六个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在2015年建档立卡“回头看”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机制,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理清搞准“五个一批”对象,提高建档立卡的质量,切实做到精准甄别扶持对象。

    ●项目安排精准。针对建档立卡各类扶贫对象的需求,全面规范项目申报、评审、指导、实施、监管等工作流程,切实做到安排贫困人口所需的扶贫项目。

    ●资金使用精准。以基础设施、生态、产业项目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严格执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乡级报账”工作机制,规范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涉农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捆绑使用,让扶贫资金切实惠及贫困人口。

    ●措施到户精准。对贫困村、贫困户认真分析研判,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情况,逐户找准发展思路,制定实施切合实际的扶持措施,在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确保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到村到户。

    ●因村派人精准。坚持因村制宜、因村派人的原则,优先选派机关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优先选派政治素质好、群众观念强、热爱农村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对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脱贫效益精准。强化贫困户受扶持情况和项目效益情况跟踪问效,对建档立卡户实施动态调整,对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及时剔出,对因病因灾返贫的及时纳入,精准扶持脱贫对象,确保完成年度减贫任务。

    “五个一批”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加快贫困村生产设施完善改造,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扶持或金融支持,落实好扶贫项目,帮助扶贫对象就地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等产业项目,实现脱贫致富。

    ●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人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制定搬迁安置具体方案,引导其迁徙到较为适宜的地方,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能致富。

    ●通过教育培训脱贫一批。加大教育补助力度,降低贫困学生因贫辍学比例,加强对“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

    ●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加大对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防止生态恶化与贫困的反复循环,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旅游扶贫,引导贫困群众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就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民政社会保障标准,把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五保范围,积极引入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无劳动能力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稳定提升。

 

    光伏发电

    专业化种植

    设施蔬菜

    发展旅游

    特色养殖(资料图片由武殿森提供)

    合作社养殖

    (记者 赵婧男)

相关新闻

刘永瑞到张家口阳原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2016-01-23 15:09:32

1月19日至20日,省政协副主席刘永瑞到张家口阳原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省政协常务副秘书长兰保良,张家口市政协常务副主席袁秀平陪同调研。

张家口尚义县十三号村:资金集中用 脱贫有奔头

2015-09-07 18:28:28

在十三号村笔者看到,道边杨树整齐排列,柏油路干净整洁,一排青砖红窗、造型美观的陕北风格窑洞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

去年张家口市19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2015-05-04 08:44:48

扶贫攻坚战役实施以来,张家口市紧紧围绕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通过区域布局、带状辐射、政策支撑,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贫困人口逐步减少。

热门推荐